海外网评:停车场 老旧小区改造……中央会议为何点名这些”小事”

编者按: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定调2020年中国经济。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深入解读会议精神,海外网推出“中国经济行在哪”系列评论。本文为第二篇。

MAIN201907030903000096941325623.jpg

广州南站P4共享汽车停车场设立的共享汽车充电桩。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作为给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把脉定调的重大会议,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特意提到了几件具体的“小事”,比如“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等,把民生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

众所周知,抓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但在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上设置如此具体的目标与方案,并提出“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可见国家已经在顶层设计上把民生建设置于推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层面。

曾经,一提到民生建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两袋米一桶油”帮扶困难群众。殊不知,这种粗放的输血式扶贫,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也难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提升收入水平,让老百姓“有钱花”;完善养老、住房、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社会兜底制度,让老百姓“敢花钱”……这些立足当下、目标长远的举措,才是实现宏观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

无论是让老百姓“有钱花”还是“敢花钱”,本质上都是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一方面发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托底作用,免除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产业的税收优惠,也推动行业发展,扩大就业规模。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关键在于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匹配。在众多亟待满足的社会需求中,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尤其突出,而这一环节恰恰最容易实现规模效益。比如,一条公路修通,周边的百姓可以做点小生意;一条光缆铺设,村里的老乡可以开个网店。不同于以往关于“铁公基”泛化表述,此次会议更加站在民生建设的立场上,发展诸如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网络建设等,能够真正实现需求落地的“新型基建”,在补短板的同时也为新产业赋能。

民生建设无小事。从过去把民生建设当作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到现在更多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与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协同作用,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创新发展的是宏观调控的能力与水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的民生短板将不断补足,一个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产业与消费良性互动的状态终将形成。(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