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图/新华社)
5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是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仍然处于严重低迷状态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实现正增长实属不易,也是对“外资撤离论”的有力回应。
近来,在疫情冲击以及一些国家或政客的恶意诋毁下,“去全球化”“去中国化”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外资撤离论”更是被不少外媒故意炒作。诚然,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在疫情中遭受重创,但事实证明,基于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有强大吸引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表示,中国双肩挑起“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重要角色,营造出很多国家难以比拟的良好营商环境。
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中国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防控,复工复产正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截至4月底,全国8200余家重点外资企业中,复产率超过70%的已占76.6%。随着国家一些列稳外资政策措施的实施,外商投资信心不断增强,一批重点外资项目也陆续签约落地。
中国及时复工复产、经济运行恢复正常,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压韧性因此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以汽车行业为例,自3月下旬位于武汉的汽车企业复工复产,复原了中国汽车产业链最后的断点,显现出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大韧性。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消费升级潜力也逐步显现。近些年,跨国公司“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模式不断得以强化,成为外资对中国市场热情不减的一个重要原因。疫情发生以来,更有一批跨国公司加码在中国的投资布局:零售巨头Costco宣布将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二家门店;丰田将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用于建造星巴克全球最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
客观来说,受疫情全球蔓延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2020年中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撤资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疫情很难改变当前全球供应链的基本格局,包括某些政治因素的干扰也无法取代外资的根本走向。基于长期积累的优势及雄厚的竞争力,中国仍将保持全球主要生产中心的地位,国内超大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不会减弱,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完全“脱钩”并不现实。(栾雨石)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