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政商漩涡中的TikTok

电影《让子弹飞》里,老六被诬陷吃两碗凉粉只给一碗凉粉的钱。为自证清白,他剖开肚子。看客散去,清白得证,赔上性命。

这样的困境,如今也摆在字节跳动旗下明星产品TikTok面前。只不过,这一次TikTok要面对的,不仅是围观的看客,更是大洋彼岸政商界的虎视眈眈。

image.png

TikTok(图源:路透社)

前两天,美国白宫在对4家互联网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听证会前,过去秀中文、在北京慢跑、读中国书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发了一封公开信,声称“中国的科技企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输出价值观”。

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可以从去年10月扎克伯格的一次演讲中找到痕迹。那次演讲是在乔治城大学,扎氏数次点名攻击TikTok,称其“代表中国言论审查制度,而Facebook一直践行美式的自由表达价值观”。

能想出这种观点,也是难为了小扎。言论一出,TikTok也发出公开信反唇相讥:Facebook啊,停止抄袭吧,别打爱国大旗了,大家公平竞争。

早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TikTok是少有的、令社交巨头Facebook感到不安的互联网新贵。

数据显示,2019年,在全球的苹果与谷歌应用程序商店中,TikTok在一、三、四3个季度都位居“全球下载量最多App榜单”前三,二季度位列第四。在苹果商店的这份榜单中,上述三个季度,TikTok位列“全球下载量最多App榜单”第一名。

要知道,此前Facebook系的四大App,一直垄断应用商店下载的前四把交椅。扎克伯格直言不讳:在美国,增长最快的应用就是TikTok。

不仅增长快,还打不赢。2018年,FB开发了名为Lasso的短视频App与TikTok直接竞争,未果;之后又开发了Reels,在用户数和月活上都跟TikTok不是一个量级。

之后,就是扎克伯格耐人寻味的“转身”:在上述去年那次演讲后三天,小扎赴白宫与政界高层共进晚餐,双方未公开谈论细节。对此,《纽约时报》记者本•史密斯发文称:“Facebook和美高层结盟令人忧虑,Facebook与政府走得太近。”

几天前的那场反垄断听证会上,当被问到“是否认为中国窃取了美国技术”时,苹果、谷歌、亚马逊三巨头的掌门人均表示否认,只有扎克伯格一人咬定:“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政府盗取了美国公司的技术。”

image.png

四位CEO的表态

商战本就你死我活。搭上美政府对华强硬、“制裁”中国的便车,自然是扎克伯格“便宜行事”的做法。

几位FB前员工对老东家的做法如此评价:“TikTok是他们唯一无法战胜的东西,以致要求助于地缘政治和华盛顿的立法者。”

更引来国际舆论哗然的是,7月31日,白宫宣称将封禁TikTok,理由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动用一国之力、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封杀一款互联网应用,这在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当然了,以这样的“待遇”针对一家中国公司的前例不是没有,例如华为、中兴。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没有停止过对TikTok的步步紧逼:

去年11月,美当局开始对TikTok进行审查,将其视为“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TikTok前身)进行独立调查,调查其是否违反了投资法规;

去年12月至今年7月,美国宣布禁止军事人员在政府授权的手机和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

如同挑起贸易战给出的莫须有理由那样,美国政府始终认为TikTok“监视用户”、“与中国国内分享美国用户数据”,认为这“威胁用户隐私及国家安全”,尽管毫无证据。

为求自保,从美国展开调查开始,TikTok出手了一系列动作,例如将数据中心放在美国、对中国工程师进行代码隔离,并从品牌、人事架构、业务运营等方面实现“本地化”,例如聘请的总经理是Youtube前高管、新任CEO是迪士尼前高管、计划在伦敦设立全球总部等。

但这并不足以打消美国的“怀疑”。BBC北美科技分析师JamesClayton直言:“TikTok怎么说怎么做都不重要,它属于中国公司——只这一点便是它的‘罪过’。”

《纽约时报》也给出了类似判断:“TikTok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拥有全球粉丝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它正在迅速成为受害者。”

image.png

TikTok美国总经理瓦妮莎·帕帕斯(图源:推特)

有人要问,美国总统点名封杀一款深受美国用户欢迎的中国App,图什么?

BBC北美分析师给出了一则评论:在政客眼中,TikTok可能对美国舆论及大选产生影响。他认为,尽管TikTok上有共和党和保守派的观点输出,但用户中有不少年轻的自由主义左派人士,与当局的观点相左,这是TikTok被禁的重要原因。

此前,美媒《福布斯》(Forbes)则报道了一场“闹剧”——6月底,白宫组织的首场竞选集会上座率“十分难看”。

会前白宫称,已有“逾百万人”预订演讲门票,竞选团队还专门在场外搭台,准备连讲两场。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集会当天,不仅馆内二层平台人迹寥寥,场外也几乎空空如也,上座率极低。

为何产生这种情况?《纽约时报》“揭秘”称,是有人鼓励大家订了票再“玩消失”;一批青少年和K-pop粉丝声则称,是通过TikTok发布召集视频,并获得数百万次观看。

image.png

鼓励人们订票后“玩消失”的视频获数百万观看(图源:CNN)

在观察人士看来,青少年们的举动未必有破坏选举的恶意,反倒带有调侃意味。但毫无疑问,这种“恶作剧”要是多折腾几次,政界参选者吃不消。

在美国政客看来,有人该为这场闹剧负责,不过不是那些年轻人。

如《纽约时报》所言:“活动人士甚至利用TikTok影响我们的选举……不过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被忽视或原谅,除了一个事实——TikTok属于字节跳动,这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接下来,字节跳动该怎么办?继续跟微软谈收购?剥离美国业务?还是游说美国、争取政策转圜空间?

最新消息是,微软官网发布声明,确认正与字节跳动商讨收购TikTok在美(乃至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业务,“以使微软在这些市场拥有和运营TikTok”,且双方将于9月15日前结束谈判。福克斯新闻8月2日透露,微软和TikTok与白宫进行了相关协商,避免全面封禁TikTok。

image.png

微软就收购一事的声明(图源:微软官网)

消息人士称,TikTok和微软都在推进妥协方案,以便达成交易。方案包括:白宫在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框架下,迫使TikTok剥离其在美业务,但允许一家美国公司对TikTok进行收购,前提是TikTok“澄清了美国的安全担忧”。

今天,张一鸣发表内部信,表态“尝试与一家科技公司就合作方案做初步讨论,形成方案以确保TikTok能继续服务美国用户。”

在外界看来,美国这次的“吃相”已不仅仅是用“难看”来形容了。

封禁、压价、收购,无论有无证据支撑,就是要做;只要姓“中”,就要怀疑;威胁到霸主地位,那就打压、搞死。

此前拍摄了《武汉,好久不见》的日本导演竹内亮对此感慨,这一系列行动,让他想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企业的打压。

image.png

微软与TikTok(图源:外媒)

从目前看,字节跳动自2018年起的“本地化”应对方式,还是在商业模式、数据安全上自证清白、诉诸合规的“老实人打法”。但当对手的禁令是政治挂帅,商业合规、数据安全仅为借口时,在选情、科技战及政商关系错综的漩涡中,这种打法恐怕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对此,愤怒的美国年轻人恐怕短时间也难以起到作用。尽管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拯救TikTok”(#SaveTiktok)的话题,组织用户给美政界人士竞选App刷差评,包括声称若封禁TikTok就现身白宫与发出禁令者正面对峙等,但可能只有真实的选票才是关键。

难怪不少硅谷人士感叹:若不卖,TikTok会损失美国市场;卖了,可能赔上未来。

字节跳动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方案,系于其掌门人和大股东之手;但这场漩涡已经再次让人看清,不论怎么选择,削足适履、适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总是被动办法,无异于负薪救火。

这一点,遭受过“美国陷阱”、高管被捕公司被拆分收购的阿尔斯通懂,在广场协议下低头的日本也懂。(文/云中歌)

来源:侠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