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钟声:对华遏制战略蓄患积害

任何外部打压都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任何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都注定以失败告终

发展中美关系,最忌因短视和浅见导致战略误判。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对中美关系的刻意误判展现得淋漓尽致。从2017年12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到2018年1月的《国防战略》报告,再到今年5月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美方一再蓄意歪曲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目标,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并以此为借口鼓吹对中国采取全方位施压的强硬政策,牵制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用心昭然若揭。

是取中美合作之“两利”,还是取中美对抗之“俱伤”,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惜,美国一些政客凭借其读不懂历史、把不准现实、望不到未来的短浅目光,偏执于“中国之所得,必是美国之所失”的迷思,把合作伙伴当成战略对手甚至敌手,把推动进步的竞争看作“你死我活”的“战争”,满脑子落后陈腐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和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他们试图对华挑起所谓“新冷战”的冲动越来越疯狂,以其狭隘的政治私利绑架中美关系的危害越来越明显。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时代,真正带全球性、战略性的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又是核心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对外开放,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资金,是发展不起来的,而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就没有出路,发展也会受到局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大市场和无限商机,近些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30%以上,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理应受到尊重。不容忽视、不容歪曲的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发展就是中国与世界共赢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一些政客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何尝不是遏制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的发展?美国一些政客近来变本加厉、无中生有,诬蔑中国共产党“为霸权主义而生” ,并煽动其他国家一起反华。殊不知,他们这些言行极度荒谬,不仅暴露了隐藏其中的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而且决定了他们在国际上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遏制中国发展根本不符合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利益。当美方向中方挥舞关税大棒时,最先感受到疼痛的是美国企业、农场主和普通消费者。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的听证会上,他们忧心忡忡,直言关税将成为“将企业钉进棺材里的钉子”。美方对中国特定企业进行政治打压时,许多美国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站出来,明确指出这是在牺牲美国利益。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美国一些政客痴迷于将疫情政治化、对中国污名化,但无法掩盖美国应对疫情不力的真相。美国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快速增加日益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美国一些政客一味“甩锅”推责的政治操弄只会火上浇油。事实一再证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替美国政府还上其国内治理的欠账,美方打压中国更不可能成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阶梯。

实施对华遏制战略,无异于蓄患积害。有识之士日益感到,美方遏制中国发展之举反倒成为对美国的损害。美国前副国务卿佐立克认为,如果认为美中合作不符合美国利益那就大错特错了,“自欺欺人只会使我国的外交陷入困境”。美国《民族》周刊写道:“我们必须大声说出来——鼓吹‘中国威胁’的那些人,对所有美国人的安全与福祉构成明显和现实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外部打压都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任何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都注定以失败告终。世界早已看到,中国排除一切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无比坚定。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指出,美国一些政客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时,表现出了严重的误判,“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个会在美国压力下崩溃的政党:14亿人组成的稳固群众基础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中华文明的新高峰”。

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守成大国格外需要用健康、理性的心态对待新兴力量,彼此借势、相互借力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给人民以福祉,给世界以安宁。“西方能够、也必须与崛起的中国共处。”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指出,“西方应该忠实于自己本性中的善良天使,如此才能与中国共处。要想驾驭好历史车轮当前的转向,西方必须向内审视自己。”面对这样的忠告,美国一些政客当深刻反省。

大势不可逆,人心不可违,这是不容误判的大是大非问题。美方理当选择与中方相向而行,同中方一道努力打造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的大格局,实现中美两国人民所期待的共同发展。

《 人民日报 》(2020年08月31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