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特殊时机,东亚合作释放积极信号

1.jpg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第23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图/中国政府网)

“好戏连台”的东亚合作又写新篇。11月12日至15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以视频形式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中国面向周边开展的重要多边外交行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和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各国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相信通过此次领导人系列会议,中国与东亚区域各国关系的基础将更加深厚,纽带更加紧密,前景更加广阔。

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世界经济愁云惨雾,单边主义、霸凌行径盛行的背景下,此次系列会议的举行可谓背景特殊、时机特殊、意义特殊,向外界发出“深化抗疫合作”与“聚焦经济发展”的双重信号。

一方面,中国与区域各国在疫情暴发以来相互支持、同舟共济,接下来各方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合作。在抗疫期间,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国家积极向中国提供帮助,中国也通过派遣医疗队、分享防控经验等支持区域各国抗击疫情。正是经历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共同抗疫,使得中国与区域各国的关系得到深化发展。时下,区域国家的疫情状况总体趋稳,但新冠肺炎病毒的挑战依然存在。因此,在巩固抗疫成果的同时,区域国家间有必要继续强化合作。

例如,在此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就提出愿继续通过东盟北京委员会等渠道举办“疫苗之友”活动,促进疫苗信息沟通与合作;希望早日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网络,一道实施好“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支持东盟设立抗疫基金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愿牵头推动建立10+3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对接各方资源,优化地区应急资源分配与使用……相信通过这些举措,将有助于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各国进一步遏制疫情,为区域和国际抗疫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与区域各国的经济均受到疫情影响,接下来各方有必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复苏。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为例,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反而逆势上扬。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中国对同盟投资同比增长76.6%……这些实实在在的经贸成果充分显示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和巨大强力,也充分显示出“后疫情时代”区域经济合作的无限可能。

例如,李克强总理在此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就提出,中方欢迎各方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愿继续扩大进口东盟优质农产品,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投资;欢迎东盟国家积极参与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尽快召开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会议,稳步推进中老铁路等大项目……这些行动举措,不仅有利于推进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复苏,也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和东盟是永世近邻和亲密伙伴,在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当中,中国创造了诸多个“第一”: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同东盟商谈建立自贸区,第一个明确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等。中国-东盟关系历经近30年风雨已臻成熟稳定,携手抗疫成为中国-东盟关系走近的“加速器”。相信通过深化公共卫生和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中国与包括东盟在内的区域各国将更有力推动地区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进程,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陈洋)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