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后,山间薄雾还未散去,把农具和肥料搬上电动三轮车,一曲山歌还没哼完,陈中松就来到了自家的金银花基地。“公路不仅修到了家门口,还直通田间地头。”家住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浪水村的老陈说。
2015年以来,贵州先后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等攻坚行动,全省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5.9万公里,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
补齐短板,百姓出行方便了
平均海拔约1200米,山高坡陡、石多谷深,石朝乡是贵州省2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连片大山阻隔了这里与外界的交往,2016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8.1%。
早在20多年前,陈中松就尝试过种烤烟,因为路不通,所有农资都要肩挑背驮,“种出来不容易,卖出去更难。”陈中松只好和老乡们一样外出务工。
“当时全乡都没一条硬化路,43公里路程,我坐了一个半小时的车。”2016年,申友能调任石朝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从县城来报到时的情景至今还记得。
随着贵州农村公路“村村通”“组组通”等工程的实施,石朝乡短短3年就建成128公里硬化路,不仅连接县城,串户路也实现了硬化。乡里顺势发展起了香榧、金银花、精品水果等特色山地产业。
2018年,看到老家的路变得四通八达,陈中松不再外出务工,在村里种了10亩金银花。“车子能直接开到地里,不但方便运农资,采下的鲜花也不愁卖。”今年试采效果不错,老陈盘算一下,明年进盛产期后,亩产值六七千元不成问题,下一步打算把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
“十三五”以来,贵州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268亿元,新增5295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启动实施3万公里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全省所有建制村100%通客运班线,重点推进1725个500亩以上坝区实现等级公路全覆盖。
完善路网,致富路越走越宽
国庆假期,正值长顺县高钙苹果采收季,不断有游客来到果园,广顺镇石板村种植大户丁福洲忙得不亦乐乎。“每天能卖出几千斤苹果,剩下的卖给电商平台,压根不愁没销路。”丁福洲自豪地告诉记者,果园不仅让自己腰包鼓了,还带火了周边的农家乐。
地处麻山腹地,森林覆盖率超60%,长顺县山货资源丰富,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名声在外。但在三五年前,苦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农产品销售不畅,老乡们盼着通路。
把交通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抓!长顺县近年来构建起串联各村组和乡镇、连接城区和对外通道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推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发展。
“以前物流站点不能覆盖村镇,老乡要到县城才能收寄包裹,耽误工夫不说,来回车费也不少。”周兵是广顺镇电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上门收集好老百姓的山货,只需跑一趟镇里的客运站,就能把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
2019年,长顺县启动“多站合一、五位一体”的融合工程,整合公路管养、路域执法、城乡公交、农村客运、电商物流五大功能,鼓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并整合利用供销基层物流站点,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城乡客运票价平均下降了45%,既降低了群众出行和物流成本,又盘活了客运班线资源。”长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赵萍介绍,目前全县农村公路1612公里,在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也打通了城货下乡的“最后一公里”与黔货出山的“最初一公里”。
依托农村公路交通网,贵州大力推进“交通+旅游”“交通+电商”“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新模式,沿线受益群众达1200余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83万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500余万亩、乡村旅游村寨突破3000个。
群众参与,建养管运一盘棋
“三分建,七分养”,把路修好只是起点,后期高质量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同样关键。
47岁的李正才是兴义市七舍镇糯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村里6名公路养护员之一。“好不容易修好的公路,必须得好好管护,大伙增收致富全指望它们呢。”每天沿着公路巡护,除了打扫卫生,清理边沟,遇到路面损坏或路基塌陷等情况,李正才还要及时上报镇里找人维修。
在兴义市,像李正才一样的护路员有386人,其中贫困群众258人,人均年增收约6000元。自通村通组公路项目建设以来,兴义市全面推行市、乡、村、组四级农村公路“路长制”100%全覆盖,启动以乡镇、村为单位组建农村公路养护扶贫专业合作社,既破解农村公路养护难题,又能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
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不顺、资金不足等问题,贵州今年出台《贵州省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明确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为省市县三级财政负责筹集,鼓励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广将日常养护与应急抢通捆绑实施并交由群众承包。
截至目前,贵州农村公路里程达18.6万公里,新增开发农村公路养护就业援助岗位万余个。据贵州省公路局测算,按照新管理办法,每年可归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8.66亿元、通组公路养护资金1.18亿元。从2021年开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问题将得到逐步破解。
打开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立马显示出全省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的基本情况。“每一段路归哪个地方管理、具体有哪些养护人员,动动手指就一目了然。”贵州省公路局农村处处长张杰介绍,系统通过GPS采集路线空间信息,与卫星遥感图片进行比对分析,可对全省农村公路的建养管运进行全方位监管。
如今,贵州94.5%的乡镇设置了交通管理站,56个县区落实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一大批乡镇和建制村把农村公路工作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重要内容,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记者 程焕)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02日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