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有了更多“好门巴” 医疗惠民更加“亚克西”

2020年8月30日,湖北省十堰市中医院的专家团队,来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南部的海西牧场,为牧民群众开展义诊。  吕现领摄(人民视觉)

2020年7月31日,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人民医院派出陕西援藏医疗队,前往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为村民送医送药。  刘晓东摄(人民视觉)

为破解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难题,“十三五”期间,国家卫健委每年安排全国三级医院900余名专家支援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6所医疗人才“组团式”受援医院和106个贫困县的县级医疗机构,变“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援藏、援疆医疗队在当地不仅开展医疗服务,也帮助培养了更多的医疗人才,让雪域高原有了更多“好门巴”,让新疆各族群众感受到医疗惠民更加“亚克西”。

西藏、新疆人均期望寿命提至70岁以上

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经过5年多努力,西藏、新疆的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显著改善,两地人均平均期望寿命分别提高到70.6岁、74.4岁,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医疗资源总量上,5年来,16所组团受援医院新开设专科288个,增设床位4390张,新购置了CT、磁共振、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1168台。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市人民医院等一批新建大型、综合性医院拔地而起。

在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上,截至目前,西藏有400多种较大疾病不需要离开自治区,大多数中病在地市就能得到救治。2189项县域新技术新项目在县级医院逐步推广实施。在新疆,急危重症基本不用出自治区,重病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救治。“全疆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以前不能开展的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内镜治疗等复杂手术,两地群众的常见病、慢性病得到很好的解决。”李大川介绍,目前,16所组团受援医院全部通过三级医院评审,103个贫困县的县级医疗机构通过二级医院评审。

在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上,16所组团受援医院中有9所医院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人才培养本地化。5年来,援藏专家帮带847个医疗团队、2493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地市级以上医院医疗骨干1927名、县级医院医疗骨干2302名,1187名医生职称得到晋升。

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实现“六个一”

李大川表示,与传统对口支援相比,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初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概括起来是“六个一”。

一个基本原则。确定“合理、可实现、可持续、可评价”作为工作原则。

一个明确目标。即“两降一升三不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到2020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自治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

一支过硬队伍。从支援地区选派党性作风过硬、医疗技术精湛、管理素质出色的专家,同时也优化配置专业、职称、年龄等,形成开放性医疗技术和管理团队。

一个良好机制。国家层面负责指导协调和考核评价,省级层面负责组织落实和推动改革,地市级层面与受援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

一个重点突破。接受双方精准发力,实施“以院包科”“师带徒”,打造符合医院发展和当地实际医疗需求的重点科室和重点专业,通过科室和专业的突破,解决当地医疗资源总量扩容问题,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转变。

一份责任担当。组团支援专家讲政治、顾大局,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贴心的服务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为实现西藏、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通过‘组团式’援藏,得到了全方位的进步和质的飞跃。”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格桑玉珍表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启动以来,内地7个省市65家支援医院共选派了5批共1004名医疗专家进藏。在援藏医生和本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西藏“1+7”医院(西藏自治区和7个地市人民医院)在等级创建、人才培养、科室建设、医院管理、远程诊疗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顾莹苏介绍,“十三五”期间,支援新疆的各省市累计选派了高水平的医疗人才4批777人,2020年达到147人。得益于此,新疆8所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分别较2016年增长22.6%、26.1%、53.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由85.92%上升至95.68%,转诊率由2016年34.82%下降至11.21%,死亡率由0.73%下降至0.51%。

精准施策,健康扶贫“一个都没落下”

“十三五”以来,西藏全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据格桑玉珍介绍,当地通过精准识别,对农牧民群众进行全员筛查,精准施策,对大病患者进行专项救治;对得了慢病、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管理的病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重病患者进行兜底保障。

2019年底,西藏6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清零工作。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三个一批’来进行精准施策,一个都没落下。”格桑玉珍说,当地通过加大医务人员招收力度、开展万名医师下基层活动等,促进了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目前,西藏全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了9000余名,比2016年增长了34%,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

同时,结合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的特点,西藏采取巡回诊疗的方式,组建了635个“县+乡村”的模式,每个乡镇都配备了巡回诊疗车。

顾莹苏介绍,2016年以来,新疆凝聚国家医疗队、军队卫生援疆和自治区三级医院各方帮扶力量,全面实行托管式和组团式帮扶。

国家、军队和自治区等各方帮扶队伍采取每年为受援医院“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形式,累计派驻医务人员2400余人次,帮助受援医院完善相关制度1246项,建立规范诊疗服务流程1116条,帮助受援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41项,组织培训1124场次,帮助受援县医院诊疗患者99.73万余人次,区域内重点疾病患者外转率较帮扶前降低10.12%。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本报记者 王美华)

原标题:“组团式”援藏、援疆,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高原有了更多“好门巴” 医疗惠民更加“亚克西”(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1月05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