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前瞻两会①】中国市场是世界经济的“定海神针”

VCG111314258566.jpg

资料图:江苏南通通海港区作业区的繁忙景象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特殊节点召开的中国两会吸引全球关注。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主题为“2021年,中国这样干”的金台沙龙,邀请专家学者多角度多维度前瞻两会。

谈及2021年中国经济走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认为,防控疫情的信心、经济基本面向好、政策面的支持等三大有利因素将支持中国经济继续走强。中国经济向好,将为稳定全球贸易和投资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也必然给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更多复苏动力。

以下为竺彩华发言摘编:

两会将如何设定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无论具体目标如何设定,2021年中国经济都被世界普遍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5%,而中国将实现8.1%的增长,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一枝独秀。

展望2021年,至少有三方面有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走强。

一是防控疫情的信心。从全球来看,随着疫苗供应的增加,治疗、检测和追踪的不断改进,疫情有望缓解,但仍存在疫苗推广缓慢、病毒突变等风险。经过2020年的考验,中国防控和应对疫情的能力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这为中国经济直面2021年的不确定性提供了非常确定的信心。

二是经济基本面向好。从需求侧看,随着疫苗推广使用,全球经济活动将逐步趋于活跃,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作用在2021年都会有所增强;从供给侧看,近年来中国在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制度变革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增强。例如,每年约900万的大学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为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高效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的研发强度和制度创新,以及知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快速生成都将为中国新经济快速崛起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政策面的支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可以预见,2021年中国将继续在稳投资、稳外贸、促消费方面发力。其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就业优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扩大消费基本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同时,将继续加大“新基建”投资和自主创新力度,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发达国家经济逐步恢复正常,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的红利即将耗尽,中国外贸出口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将消失。事实上,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很多长期因素不应被忽视。在传统优势上,由于疫情导致的海外产业链供应链修复也会使中国传统外贸企业面临更多竞争。但总体而言,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中国传统出口市场仍有较强韧性。更重要的是,随着欧美疫情逐步缓解,国际市场需求将得以快速修复,这也为中国传统出口企业提供更多利好因素。

在外贸竞争新优势上,新市场、新结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为中国外贸企业不断创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和新动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持续稳定增长,其中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与东盟贸易增长7%。出口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至59.4%。印度从中国进口的重型机械就占到其从中国进口总额的51%。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力,2020年跨境电商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分别增长40.1%和25.2%。因此,2021年中国外贸出口的传统优势和新优势并存,外贸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强韧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复苏本身就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世界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将积极扩大内需,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更加稳健。另一方面,“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中国将推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也更加主动的开放,意味着巨大的进口潜力和无限的投资商机,这将为稳定全球贸易和投资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也必然给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更多复苏动力。(王法治/整理)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