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江苏泗洪白鹭成群 翩翩起舞。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当前的中国,“坚持生态优先”已成共识。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中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面临多重压力的2020年,中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无数“砍树人”变身“看树人”,从“卖石头”转为“卖风景”。那些曾经守着好山好水,老百姓却依旧口袋空空的地方,现在既有“生态美”也有“经济美”,老百姓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在广袤的乡村,好生态就是吸引力、生产力,绿起来、“靓”起来的乡村不仅吸引游客,更吸引企业。靠着“环境入股”,一些村庄蹚出良性发展之路,也为乡村振兴找到方向。在繁华都市,蓝天、碧水、好空气等生态产品,已成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要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保依旧任重道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到明确的生态环保目标。如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等等。同时,就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有专门部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各地既要全面绿色转型,也要因地制宜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路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之地的浙江安吉县,目前正推进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深化“两山银行”、“无废城市”、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十四五”时期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尹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20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