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1年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德黑兰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会谈。(图/外交部网站)
早春三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对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进行正式访问并对阿曼进行工作访问。中国外长七天访问中东六国,创下了中国外长一次访问最多中东国家的纪录。七天里,中国中东外交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与中东国家友好合作提质升级。
当前,中东正处在乱与治的十字路口,面临安全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今年正值“阿拉伯之春”爆发10周年,阿拉伯国家并未像西方国家当年预言的那样,从此“沐浴春光”“岁月静好”,反而很多国家仍长夜难明,在漫漫寒冬中苦捱。经历10年的动荡与战乱,阿拉伯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人心思定、渴望发展。
此访期间,王毅提出中方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这是中方对中东政策的又一次官方宣示,进一步阐释中东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除了与中东国家在政治、经贸、科技、疫苗和人文交流等广泛领域达成务实合作共识外,此访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与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向机制化、长效化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此访,中方提出实现中东安全与发展的“中国方案”赢得中东国家信任,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迈上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能与中东国家共情。中国与中东都是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但近百年来,却都遭受西方列强蹂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成功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国运逆转。然而,中东因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成为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戕害最深地区之一,至今仍在苦苦探寻民族复兴之路。共同的经历将中国与中东紧紧连在一起,中国深切理解中东国家对安全与发展的渴求,尊重他们探索发展道路的努力。中东国家则深信中国心存善念,希望借鉴中国治国理政、改革开放与脱贫致富经验。中国与中东国家都对外来干涉深恶痛绝,对独立自主无比珍惜。此访涉及国家均明确表态,坚决支持中方立场,反对西方国家借所谓涉疆、涉港等问题向中国施压。
中国为中东安全贡献智慧。中东是世界最动荡地区之一,各种传统、非传统安全挑战在此交织共振。中东在国际安全格局中极为重要,但中东地区安全却长期处于“零对话、零平台、零机制”的“三无”状态。西方国家企图主导中东安全事务,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策略,让本来就错综复杂的中东国家间关系更加紧张。近年来,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明显倒退、中东阵营化、教派化日益加剧,传统安全问题未得到解决,“阿拉伯之春”后又爆发多场内战,甚至油田设施和石油运输安全都频频受到威胁。中方此次提出的中东安全倡议,在巴以问题、伊核协议、海湾安全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拟通过多场主场外交,劝和促谈,让中东对立方来到中国“坐下来、谈起来”,先易后难,谈出和平,建立安全机制。这些举措旨在帮助中东国家填平“安全洼地”,打破中东安全魔咒,解开零和博弈的死结。
中国不断为“中东之问”求解。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盟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及“中东之问”,指出“中东动荡,根源出在发展,出路最终也要靠发展。”中国对中东动荡根源与出路的判断,反映中国与西方中东观的本质不同。西方将中东作为能源产地、大国博弈战场,却从未把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当回事。中国则在中东以发展促安全,把当地人民的民生福祉放在心上,试图解决中东治理的根源性问题。在传统经贸关系基础上,双方合作日益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中国已同19个中东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开展着各具特色的合作。中方照顾中东国家发展需求,寻求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
中国与伊朗签署长期全面合作协议作为此访重要成果,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机制化、长效化的重要步骤。西方妄猜协议背后的战略谋划是基于“零和博弈”的视角,而事实上,纠集盟友企图搞反华联盟的恰是某些西方大国。中伊合作源于双方需求与收益,是原有战略合作关系水到渠成的自然延展,不针对第三方,不怀地缘政治图谋。与伊朗签订新协议,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地区对立阵营之间选边站队,中国对与其他中东国家签署类似协议持开放态度,倘若协议果真有战略目标,那也是直指动辄制裁、实施长臂管辖的强权政治与贸易霸凌。中国与中东战略合作伙伴深化、拓宽合作,合情合理。
“东方风来满眼春”,2021年初春中国这次密集中东外交,为中东送去古老东方的智慧、当代中国的治理经验,使中国与中东关系迈上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高度。双方将携手合作,以期拟于明年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再次为中国与中东的关系加冕。(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