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一个字。对中国人来说,最理想的尘世生活是“幸福”,行好事、做好人是积德“修福”,有机会吃到美味是“有口福”,买彩票能幸运地中奖那是“有手福”,没有烦恼忧愁的生活就是“享清福”,如果还因此而胖了身体那就是“发了福”,人们彼此最美好的祝愿就是送上“祝福”,送上什么“祝福”呢?无非就是“福气满满” “福运连连”……可以说,诸多由“福”构成的词语,寄予着人们相互之间最良好的祝愿和对未来生活最美好的憧憬。
“福”从示畐声。历代学者对于这个声符的认识和解释不尽相同。“畐”是一个声符,也是一个义符,这一点大家基本没什么疑问。主要的分歧在于“畐”的原初意象到底是什么。有学者认为,这个大腹便便的“畐”符其实就是“腹”的初文,其中的“十”字花,跟“果”字里那个“田”的“十”一样,表示“充满”,所以“畐”就是“腹满”之义,也就是吃得饱饱的样子;另有学者认为,“福”字金文形体为“一个谷仓的象形”,其中,在谷仓的内部有一个“十”符,表示“谷仓已经满了”,因此,“福”的字形,其实是“仓廪实”之义;还有的学者指出,金文里的“福”字,是双手捧“尊”于“示”前之形,后来,该字形中的“双手”被省去,只剩下了“尊”与“示”,所以,“福”字中的“畐”其实就是这个“尊”的变体。
很长时间以来,能够吃饱穿暖是中国人基本的生活目标。所以,把“畐”解释成“吃饱饭”的样子,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仅仅是吃饱了饭就是“福”,给人的感觉是“有福”未免限定过低。中国最传统的“酒”是用粮食酿造的,能够有粮食进行酿酒,一定得是“吃饱了”之余才能进行。所以,我个人认为,后两种解释、尤其是最后一种解释,从逻辑上来说更可信一些。
“酒”这种东西,古时因为太金贵了,所以首先是用来“敬神”的,并由此而形成了各种祭祀形式,“酹”“醮”等字就是典型代表。我认为,“福”的字形传递出的是“以酒(畐)敬神(示)”,进而获得“神的护佑”之义。由此,“福”的第一个义项应该就是“祭神所用的酒肉”之义,这个意思在“福食”“福酒”“福物”中依然清晰可见;提供酒肉敬神,目的在于获得神的护佑,所以,“护佑”“获得护佑”自然就是“福”所应该具备的另一个义项了。“福荫”“福佑”“赐福”等词语中的“福”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护佑”之义是“福”很早就被人们意识到了。《说文解字》中说,“福,佑也……本作祜”。清代学者段玉裁的注进一步对此解释说:“福者,备也。”由此可见,“福”必然离不开“佑”,离不开“备”。无论是“佑”还是“备”,说到底,也就是物质生活有保障。“福”字告诉我们,基本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幸福”的最基本保证。也许,这就是先人透过“福”字传递给我们的最朴实的生活真谛吧。
(作者孟德宏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02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