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将培养更多爱国治港人才

为香港中小学生定制的国情读本《我的家在中国》涵盖山水、湖泊、节日、民族、道路、城市等六大类;每一类有8本书,共计48本。  (资料图片)

香港社会的国民教育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特区政府教育局近日公布,香港高中“通识教育科”将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按照科目要求,学生须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以着重培养他们的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和国民身份认同。

通识科改革是对国家“十四五”规划里港澳工作一章有关内容的呼应,是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更是培养香港青少年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必然要求。香港教育界和普通民众反应热烈,认为“这是非做不可的事,无法回避”。

“对青少年十分必要”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早在去年11月就宣布,特区政府决定通过“通识教育科”课程改革,改名并优化教育方案。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开考试委员会于3月31日经过详细审议后,向特区政府教育局提出了相应建议。优化后的课程聚焦“公民与社会发展”,维持必修必考,但不设独立专题探究。

据港媒报道,与以往通识科空泛的课程宗旨不同,新科目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以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为核心内容。具体来说,课程学习重点包括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回归历程、国家和香港的宪制关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国家的政治体制等。例如公民,课程内容中包含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公民又需要了解国情、“一国两制”下的特区等;例如社会发展,课程中则先追溯历史,如改革开放中香港的贡献、改革开放对香港的影响,再延伸至未来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新科技将为世界带来什么冲击等。

涉及国情教育占课时及内容的2/3。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叶伟仪表示,只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明事理辨是非,这是做人的根基,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叶伟仪有感而发地说,“国情教育和家国认同,对当下的香港青少年十分必要”。

接纳有关建议和方案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近日发出通函通知各学校,有关科目的优化措施将于2021/2022学年在高一年级推行。

这速度和执行力,必须点赞。

“掌握当前发展脉搏”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认为,此次通识科改革是香港教育拨乱反正的第一步。过去该科目一直被“黄师”(指发表煽动仇恨言论,怂恿学生参与非法集会或街头暴力的香港教师)用来抹黑中央与特区政府。如果老师心术不正、缺乏专业操守,连鸦片战争、日本侵华等基本史实都不认识,必然向下一代灌输许多失实内容以及立场偏颇的错误价值观。

《星岛日报》近日发表社论称,日后有了课程重点及相关教科书后,相信这个问题可以改善。

其实在香港坚持国情教育,对抗“黄师”播毒的一直大有人在,从未停止。叶伟仪很早就在课堂中讲授《中国国民生活面面观》,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杨润雄3月21日表示,将向全港中小学派发定制的国情读本《我的家在中国》,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本月内,教育局还将举办首届小学中国历史和文化常识问答比赛。

不少香港学生对当代中国缺乏足够了解。“偏见来自无知。”叶伟仪说:“内地发展迅猛,几年不见,都会变得认不出,而许多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年前。”有次他带领学生团队去湖北考察,在一个普通的社区超市里,不仅货品丰富、整洁干净,而且有先进的电子支付,还实行环保的限塑令。这让香港学子大开眼界,真应了古人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科目的一大亮点,就是为香港学生前往内地交流、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内地考察将以“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学习时数为10小时。杨润雄说,教育局计划在疫情后举办更加多元的交流活动,尤其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主题和路线,“让学生更能掌握当前的发展脉搏”。

“希望香港教育不断发展”

通识科改革方案注重升级和补强,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应。

香港教联会副主席、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认为,改革将原有“今日香港”纳入国家发展框架中,突出国家与香港之间的密切关联,十分可取。经民联副主席梁美芬表示,在“‘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主题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而法治的根基在于《基本法》和“一国两制”,若学生弄不清楚这两个概念,会容易误入歧途。刘国勋称,希望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不可止步于此,仍须借教育加强年轻人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面港澳工作一章中,明确提到加强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国家教育部也在今年的工作任务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近日表示,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推进有关课程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香港与内地师生的人员往来、科研合作、联合培养等。

宋德民表示,希望香港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加强青少年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育局会致力培育学生成为有识见、对社会有承担,并且具有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相信香港未来会有更多有能力的爱国治港人才。”杨润雄表示。(本报记者 任成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2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