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艺术:黎族藤竹编技艺丨闲话海南

海南黎族的藤竹编织技艺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不仅包括藤编和竹编,还包括了藤竹混编和草编等植物编织手工技艺,是黎族传统手工艺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黎族人民心灵手巧的一面。

黎族传统藤竹编织技艺历史

黎族人民作为海南岛最早的住民,在长期岛居环境中,黎族人擅长用自然的馈赠和自己的巧思手工自制的各类器物,将自然与生活结合还原原生文化之美。

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广东儋州(今海南儋州)、琼州(今海口琼山)等地人们以野鹿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有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工艺精细。开元至元丰年间(713~1085),岭南等地向朝廷进贡皮藤、五色藤盘。

据《海南岛志》记载:“黎人以露蔸叶编织为席,收贮衣服多用竹篓,织露蔸叶为篓以贮屑物,织藤竹小篓以为入市购物之用。”足以见得,黎族将藤竹编器物运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反映了黎族人以实用为主的朴素的造物思想。

黎族藤竹编织技艺

黎族的藤竹编织技艺可分为藤编、竹编和草编三大类。藤编、竹编和草编技艺的工序皆可分为采集原料、处理原料和编织器物三大步骤。工序虽然简单,但却需要丰富的经验。

藤编是将藤劈削、晒干、修剪后进行加工的一种编织操作,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制作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冬季砍藤最合适,藤条老壮且不容易生蛀虫。一件藤编器具的使用寿命可长达数十年。

与藤编相比,竹编的工艺更为简单和普及一些。砍竹最好在冬季进行,且以老竹子为佳,把竹子劈条后,削去内皮,只留下青翠的表皮层,便可用于编织竹器了。

草编的工艺相对简单,通常将植物割回来晒干即可用于编织。草编的原料不仅来源于草本植物,还包括灌木植物的长条形叶片,以露兜叶和蔺草最为常用。

黎族手工藤竹编织的工艺过程较为简单原始,所编器具使用功能良好,整体风格粗犷,竹编器物挺括,藤编器物韧滑,草编器物柔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

保护与传承

藤竹编织技艺的传承没有门槛,黎族村民家家砍竹子、户户编藤草,世世代代使用藤竹用品,就在生活日用的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将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传承了几千年。

20世纪末,塑料、金属等工业化制品逐渐取代藤竹制品,年轻一辈则纷纷离开家乡进城谋求发展,无心于学习传统手工艺,古老的藤竹编织技艺日渐式微。

2010年,陵水设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陵水黎族藤编技艺传习所,出口的藤竹编织产品有手提筐、挂篮、藤架等20多种,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等10多个国家。

2010年,黎族藤竹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