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西考察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深刻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要求,又要准确把握本地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中国经济到了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要进一步往前走,迈上新台阶,需要依靠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问题。因此,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然而,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创新的短板。目前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给出详细路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有重要优势。

中国有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协同攻关,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推进科研集中攻关,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完善科研组织体系、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等途径促进创新。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即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需求,往往能够牵引产品开发,推动技术创新。2019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达16921.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的76.4%,这一比重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当。“十四五”期间,中国将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场景、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先进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市场动力。

中国有世界最大规模人才库的智力资源。相关报告指出,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理论上已超1亿。中国还积极吸引世界各国人才为我所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一步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从蓝图到现实,从优势到成果,需要实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自主创新任重道远。(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4月28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