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看点】
“泥金彩漆”技艺,生动体现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法则。黄才良用近50年的时光,研修绘画、设计、雕刻、髹漆等多种技能,对“泥金彩漆”技艺进行了挖掘提升。他立志传承,让“泥金彩漆”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把蛎灰、生漆、桐油等原料按一定比例调好后放在石板上,黄才良(见上图,蒋攀摄)拿起重木锤,一锤一锤地敲成泥。“‘泥金彩漆’,泥是第一步。”黄才良说,漆泥配方独特、奥秘无穷。
在一张古朴的长桌前,黄才良一手握长梁提桶,一手握竹刀,灵巧地上下翻飞,各种形状不一的专用刀具在他手中不停变换,原本普通的“泥”渐渐被堆塑成两条呼之欲出的长龙,缠绕在提桶的长梁两边;接着,在提桶盖、桶身,黄才良照着描好的图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泥。山水、花鸟、人物、楼阁……他灵巧的手在一件件器物上,堆出了生机与活力。
“堆泥后再进行贴金,但前提是要等漆泥彻底干硬。一般漆泥真正干透,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这时做出的‘泥金彩漆’器具,才能实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保持形状和色泽不变。”黄才良说。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占地35亩的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是“网红”打卡地,这是个以唐风为主的建筑,灰墙黛瓦在梅雨季被洗刷得通透。黄才良的工作室就在这里。从艺近50年,黄才良是宁波“泥金彩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使这项曾经近乎失传的传统技艺得以复苏传承;2011年,宁波“泥金彩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才良说,对“泥金彩漆”钟情,源于自己孩提时对精美器物的向往。他先学习木雕、髹漆工艺,再掌握朱金木雕、清刀木雕、“泥金彩漆”的全套工艺。20世纪末,黄才良着手对“泥金彩漆”这项技艺重新进行挖掘提升。这项工艺非常考究,是结合了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的漆器工艺,制作时对气候与环境条件要求极高。工艺流程独特且复杂,要经过捣漆泥、堆塑、贴金等20多道工序。“通常,做一件小型作品就要耗费几天时间;如果要完成一件大型作品,需花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黄才良说。
在这20多道工序中,堆泥,也叫堆塑,是最关键的手工艺,难度也最大。“在过去,漆泥需要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经过不断试验调整,我研究出了突破温度限制的操作方法,在4摄氏度以上均可制作。”黄才良介绍:不仅漆泥配方难,连敲泥也需要用特别的手法和力道,用木锤在石板上连续敲半天。力道小了泥里面的气泡出不来,黏性不够,后期搓不成线条,堆塑会功亏一篑;力道大了泥会炸开,也成不了料。
“手艺人讲究口传身授,但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局限性。”黄才良开始探寻新的传承之路:编写教材《泥金彩漆技艺(花鸟)实训精解》;与宁海第一职业中学合作,创办“泥金彩漆”工艺研修班。截至目前,学员已超过200人。
2017年,黄才良倾己所有打造了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家集藏品展览、文化交流、休闲体验、学习实训等一体的民营公益性非遗馆,收藏着历代“泥金彩漆”器具,并开设了“泥金彩漆”的DIY作坊等。经过多年努力,这个“泥金彩漆”传承基地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宁波文化建设示范点。
“我的梦想,就是要把‘泥金彩漆’技艺传承好,让‘泥金彩漆’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黄才良说。如今,黄才良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方面与中国美院、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积极开发非遗衍生品,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另一方面致力于培养传承人,让“泥金彩漆”技艺重焕生机……(顾春 蒋攀)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28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