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打卡(30)】腾飞在辽阔的天空

1954年9月29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K8教练机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  资料图片

飞机即将落地南昌时,记者邻座的小男孩正好看完了电影《金刚川》,他问身边的父亲:“志愿军为什么不开飞机打回去呢?”他不知道,这个问号其实蕴藏着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开端。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前线将士对空中力量的急切呼唤,让党中央下定决心: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航空工业,造我们自己的飞机。1951年4月17日,中央颁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新中国航空工业有了“出生证”。为国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光荣任务,落到了航空工业洪都前身、国营320厂的肩上。

“1954年7月,320厂不负众望,率先仿制成功首架苏联雅克18初级教练机。7月3日下午5点15分,段祥禄、刁家平开着这架飞机,首飞成功!后来被命名为初教5的这架飞机,标志着中国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从此结束。”在位于江西南昌的洪都公司展馆,讲解员付宇介绍道。记者终于见到了初教5的真容:木质螺旋桨、“苍蝇头”式整流罩、后三点式起落架、墨绿色机身……付宇告诉记者,这架“老爷机”现已60多岁,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还飞了一把,风采不减当年。

初教5旁边的电子屏上,显示着一张手写的信笺。“那是毛泽东主席签署给320厂全体职工的嘉勉信。”付宇一脸自豪,“毛主席在信里说:‘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人可以自己造飞机了!1954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我国自制飞机成功并且性能良好》《我国航空制造工业的光辉开端》两篇报道,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个好消息。对于试飞现场,人民日报是这样报道的:“随着飞机轻捷地滑离地面,会场上掀起了喜悦的欢呼。像奔腾的浪潮一样,人们尽情地跳着,欢呼着,歌唱着这一伟大的胜利。”

92岁的洪都公司离休干部雍正球,67年前就在欢呼的人群中。雍老参与了初教5的设计工作,他说:“我们设计科当时不到50个人,要画几千张图纸,都是手工,没任何设备,只有一支笔、一把尺,连一个螺丝钉也要细细地画出来。如果我们画不好,后面的工人就没法干。”雍老回忆,有的装配车间工人连续工作23小时不下火线,被领导硬逼着才躺一会儿,“那真是日夜拼搏啊!从生产到试飞,总共只用了133天。”

“虽然条件苦、过程难,但在初教5试飞成功那天,洪都人的快乐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雍老记得,当天晚上食堂有加餐,“加了好几个菜哟!”

以初教5为起点,洪都人又先后创造了多项“第一”:初教6——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强5——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K8——中国第一架对外转让飞机设计制造技术的中级教练机;L15“猎鹰”——中国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一流先进水准的高级教练机……洪都公司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教练机基地”。

L15高教机总设计师、洪都公司总经理张弘告诉记者:“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创新,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一部洪都发展史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奋进的缩影。”随着近年来歼20、歼15、运20等新装备接连亮相,中国的航空装备也实现了从三代向四代、从陆基向海基、从中小型向大型、从有人到无人的新跨越。

在老厂区,曾经孕育了初教5的“八角亭”厂房依然八辐向心,钢骨铮铮,岁月洗礼使其顶部的红星愈发庄严。如今,洪都人搬到了南昌市东北部的航空城,入驻现代化的新厂区,用上了智能化的新设备。记者在L15高教机总装脉动生产车间看到,灯光明亮,国旗鲜艳,一架架中国最先进的高级教练机排开两列,经过技术人员有条不紊的调试后,徐徐驶出厂房。

当年,在人民日报上的报道结尾,有一段畅想:“今天,中国人民自己制造的飞机已经在祖国的天空里飞翔;明天,千百个国防战士、民航驾驶员、农业技师和航空运动员,将驾驶着我国劳动人民自己制造的各种类型的飞机,飞翔在祖国辽阔的天空。”

67年后,我们可以骄傲地对前辈说:当年的畅想,已变成今朝的辉煌。(记者  韩维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3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