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人机飞行班正在进行无人机吊装工作。李 伦摄(人民视觉)
女兵们正在搬运设备。
女兵杨春妹正在测风向。资料照片
因理想奔赴高原,以热血履行使命。在西藏军区某炮兵旅女子无人机飞行班,有这样一群女兵,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2岁,走出校园、进入军营,在雪域高原历经艰苦训练,熟练地操作起新型无人机,为炮弹装上了“眼睛”。
——编 者
无人机装载、发射、拆装,每一步都必须做到零失误。演习场中,女兵们操控的无人机为炮弹装上了“眼睛”,可实现对远程目标进行侦察校射,这就是西藏军区某炮兵旅女子无人机飞行班的日常训练。
作为远程火力打击的重要作战辅助单位,该女子无人机飞行班于2020年3月正式组建,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姑娘们组成。她们在雪域高原奉献青春,用热血守卫祖国,以行动诠释担当。
奔赴高原
“我爱你的方式,是为你守护一方家国”
对飞行班战士苏比·艾合买提来说,她的成长经历可以在地图上画下一个大大的三角形——生在新疆,学在上海,来到西藏军区成为一名高原女兵。
小时候,苏比总跟人说,自己是个兵团人。“那时就悄悄埋下了参军入伍的种子。”苏比说。
考入复旦大学后,一次偶然,苏比看见校园里挂着的横幅——“我爱你的方式,是为你守护一方家国”。这一瞥点燃了苏比心中的军旅梦:“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瞒着家人偷偷报了名,直到当地有关部门去家里政审的时候,父母才知道女儿报名参军。去报到的前一天,苏比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爸妈,我要去西藏了。”“爸妈虽然担心,心底还是认可我的选择。”苏比回忆。
同在飞行班,在上海长大的袁媛是独生女。上大学时,袁媛收到辅导员发来的征兵信息,便果断填了应征入伍登记表。
对河南姑娘闫柯来说,站台的告别让她记忆深刻。2019年9月,这个在开封大学读书的姑娘毅然选择入伍。“你永远都是我的骄傲!”踏上开往军营的列车,父亲这样跟她告别。
因为同一个军旅梦,飞行班的战士们来到远离家乡的西藏,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活。
直面挑战
“这是我的任务,我一定能完成”
在上海火车站,苏比和袁媛第一次相遇。那时,她们都穿着崭新的军装,拿着行李,彼此相望。
到达拉萨之后,等待着姑娘们的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艰深的机械操作知识。刚到高原的苏比,连跑100米都需要吸氧,恶心、头晕等高原反应伴随着她。“要完成手榴弹投掷等训练课目,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女兵们来说非常困难,但她们都坚持了下来。” 负责新兵训练的同志介绍。
无人机从高原云层之上飞掠而过。“火箭筒成功脱落!”指挥设备里传来好消息,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而袁媛这口气松得特别长——此前,作为发动机检测员的袁媛,差点因工作疏忽导致无人机无法在预定时间正常起飞。
青藏高原的环境对人体机能和装备性能有很大影响,在高原上,大风不仅带走了温度,也带走了数量不多的氧气。任何一个需要体能的动作,都比平原上艰难数倍。
实飞前,女兵们要对无人机各个部件、配件和线路进行详细检查。有一次,袁媛正给无人机加注燃油,偏偏这时油管裂了,需要使用备用加油管。“打开后备箱,却发现备用的加油管不见了。”袁媛回忆。任务迫在眉睫,袁媛找来缠绕工具勉强补好裂开的油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赶在实飞前加注完燃油。“哪怕少一颗钉子都可能导致很严重的问题,何况我忘记带的是油管。”复盘时,袁媛懊恼不已,眼泪不住地流。
飞行班战士王平被分配到航电检测员岗位。小到一个螺母,大到每一个舱室,她必须要准确无误地知道它们的作用,明白可能出现的状况并掌握相应的处置方法。
“电池开关已打开,人员已撤离,可以启动发动机!”螺旋桨高速运转,无人机蓄势待发,但还需要完成最后一项工作——拔掉充电装置及检测器。这项工作是交给王平完成的,模拟训练时她却不敢靠近发射架。有人提议临阵换人,王平听后直接蹦了起来:“这是我的任务,我一定能完成。”旁人悬着一颗心,王平深吸一口气,大胆上前,冷静地完成了相关操作。
“我最喜欢听《我为祖国守边关》。”王平说。在这首歌里,有一句词“缺氧的高原,不缺男儿肝胆;最艰苦的地方,总有战士的勇敢”。飞行班的很多战士们却说,“女儿也能守边关。”
担当重任
“这身迷彩服不仅帅气,更意味着责任与使命”
在飞行班,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合作完成。每次出任务后,飞行班的姑娘们分成两组,通过配合实现无人机对火炮的打击引导。无人机起飞时,每一个岗位还要分出主要负责岗位和备用岗位,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在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时,苏比和袁媛负责同一个任务,在飞机起飞前进行安装和检查。但是,她们在安装无人机的部件时,却出现了问题。临近起飞,飞机发生状态错误,急需调整安装,但两人却在如何检查错误并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
当时,苏比坚持选择自己的技术方案,飞机最终成功起飞。虽然危机解除了,但自己的方案被否决,袁媛不太开心。
苏比凑到袁媛身边,本想说点什么,却又无从开口。突然,飞机螺旋桨飞旋,巨大的轰鸣声把正在发呆的袁媛吓了一跳,气流冲来,袁媛一个踉跄。苏比赶紧上前,扶住了袁媛,握住战友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刚刚的不愉快烟消云散。
工作之余,战友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王平会把自己画的画送给战友,苏比也经常带着战友们跳舞,营房里的战友都渐渐熟悉起了彼此的方言。“爸妈给我寄来了很多家乡特产,我们一起分享。”苏比回忆,“一个营房,战友们打成一片,就像一个大家庭。”
自2020年6月飞行班第一次实战训练后,女兵们已经完成多次训练和飞行任务。去年底,新兵入列,一些老兵离开,苏比、袁媛她们承担起了带新人的任务。
“有了高原红,皮肤也晒得很黑,但是我觉得值得,我看到了自己的蜕变。这身迷彩服不仅帅气,更意味着责任与使命。”苏比说。作为一个主要由义务兵组成的集体,飞行班人来人往——她们把自己的青春留在高原,也留下了难忘的经历、独特的印记。(记者 徐驭尧,傅德旺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3日 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