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特刊】苏炳添:没有金牌的“金牌”

2021年8月1日是中国田径重要的一天。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位闯进该项目奥运决赛的亚洲人。

决赛上,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6名。虽然未能摘得奖牌,但他在本项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引起点赞热潮。有位日本记者发文评论说,中国苏炳添进入决赛让日本民众更加关注百米飞人大战,很多人认为,站上决赛场就已经赢了,苏炳添是没有金牌的“金牌”选手。

激发潜能,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竞技体育的价值所在。此次,苏炳添连续两次跑进10秒大关,以“9秒83”改写亚洲纪录,使他在世界田联男子百米成绩榜单升至第3名。他用这“响当当”的成绩树立起中国乃至亚洲百米赛跑新的里程碑。

多年来,苏炳添在百米项目上大体保持了稳定、上升态势。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首个晋级奥运会半决赛的中国选手。10秒被认为是百米赛跑“硬坎儿”,2015年至今,苏炳添已突破了多次。

苏炳添已32岁,新纪录的背后是他多年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为了“战胜自己,战胜过去的成绩,战胜年龄”,苏炳添平时每周训练6天,每天投入至少6小时。多年如此,雷打不动。

尊重训练科学规律是提升竞技成绩的前提。苏炳添在短跑职业生涯中高度重视运动科学研究成果。他在《体育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披露自己践行科学化训练理念的实践,其中特别提到,2017年开始,他在教练指导下,参照“冠军模型”对其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分析,找出体能、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为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1932年8月,刘长春在洛杉矶男子百米赛道上开启了国人的奥林匹克梦。89年后,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赛道继续逐梦,践行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张保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8月04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