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业致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以来,习近平多次到地方调研,他逛店铺、看摊位、下车间,了解各地特色产业情况,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开良方”。
一
3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3日下午,习近平在三明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考察时,在小吃摊边同乡亲们亲切交谈。 图源:新华社
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迎来一位重要客人。习近平来到“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
有人说,可能你不知道沙县在哪儿,却闭着眼都能找到身边的沙县小吃。但上世纪90年代,沙县还是个地少人多收入低的穷地方,村民都着急怎么才能脱贫致富。当偶然得知有人挑着扁担在城里卖小吃赚了大钱后,村民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激活了城市对快餐业的庞大需求,沙县小吃以“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为口号,快速进入城市餐饮市场。
1999年3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
2000年8月8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再赴沙县,在夏茂镇座谈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在现场的村民林英松后来回忆:“习省长说,要把小吃产业做好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家听了很受鼓舞,我很快鼓起勇气跑出去开店了!”
从此,沙县小吃走出福建、覆盖全国、奔向世界。如今,福建沙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餐饮,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20年的21855元。
二
6月7日至9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这是7日下午,习近平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部门考察。图源:新华社
青海藏毯,以其精美别致的图案、精湛独特的织法、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6月7日,正在青海考察的习近平来到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实地察看藏毯如何走下高原、走向世界。
习近平不时询问企业负责人,了解原料、市场、产值等情况。在车间里,习近平还和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聊起了天,并勉励他:“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
藏毯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增加1万美元藏毯产业出口,就可安排16人就业。青海农牧区现代工业较少,有较多的富余劳动力。这家公司绝大多数职工都是本地居民,很多是住在企业附近的家庭主妇,她们经过企业培训、生产实践三五年后,就能成长为熟练技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四五千元。
藏毯编织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扩大了藏毯传承人群,增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后劲。
习近平看后说:“藏毯产业是符合青海实际的产业,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三
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螺蛳粉生产情况。图源:新华社
最近几年,闻着“臭”、吃着“香”的螺蛳粉备受年轻人追捧,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食品”。这离不开广西柳州人的功劳,他们用“工业思维”把一碗螺蛳粉做成了富民大产业。
4月26日,习近平来到广西柳州螺蛳粉生产集聚区,了解这个“网红食品”的发展情况。
“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在产品展示区门口,这首赞誉螺蛳粉的小诗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小诗不仅展示出螺蛳粉的特色,更表现出柳州人做大做强螺蛳粉产业的雄心壮志。
因为不易保存和运输,螺蛳粉过去只能是广西地方特色美食。但近年来,柳州加快推动螺蛳粉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通过标准化生产,将地方美食推向全国。小小螺蛳粉共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带动约5000户贫困户、2.8万人脱贫增收。
“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习近平称赞道。
柞水木耳、大同黄花、南阳月季……这些都是习近平近些年在地方考察时关注过的特色产业。它们立足本地资源,用产业发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和致富问题。
开局之年开好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特色产业连着大民生。正如习近平强调的,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良方”已经开出,接下来踏踏实实地干吧!
文/若水
编辑/鹤鸣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