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乌镇照进现实

2021年9月26日上午,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图源:人民视觉。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主张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精神内核”,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响应,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首次开展“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从全球200多个案例中推举出60个案例形成首部最佳实践案例集,并从中进一步产生了“跨国工作组共同制定域名根服务器中文字符生成规则”“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等12个理念契合度高、社会价值突出、国际影响力大的精品案例,生动讲述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故事。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源于正确的理念指引。2015年,面对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不断扩大、但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阐释了互联网发展治理“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2017年,随着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再次阐述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2019年,为进一步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全面阐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福祉,共迎安全挑战,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为进一步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2020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就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契机,积极应对网络空间风险挑战,向国际社会提出20条行动倡议,彰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时隔一年,从“行动倡议”到“实践案例”和“精品案例”,60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向世界分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由理念到行动迈出坚实的步伐。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持续的开放进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依靠某一国或者某一方的力量独自实现,它需要国际社会各方持续的共同努力,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共谋福祉,共迎挑战。在此次展示的精品案例中,既有中方主导的项目,也有国外知名企业的参与,例如领英等;中方项目参与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也包括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还有中科院、国家博物馆等科研院所,充分体现了多国、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项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互联网体系,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五点主张”落到实处,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大国竞争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坚持以实际行动为导向,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始终是国际网络空间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方愿主动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分享发展经验,与世界各国、各方一道,共享数字新机遇,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