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德合作证明“国与国完全可以避免零和博弈”

10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图/新华社)

“中国人重情重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中国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希望你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德、中欧关系发展。”习近平主席10月13日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会晤时,这番充满浓浓人情味儿的表态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在默克尔即将卸任德国总理、中德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前夕,中德两国领导人此次视频会晤为中德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自2005年就任德国总理至今,默克尔12次访问中国,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沈阳、成都、深圳、合肥等多个中国城市。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默克尔就6次与习近平主席通话、双方多次共同出席中欧之间的视频峰会。两国领导人此次视频会晤,更是意味深长。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菲茨称此次视频会晤称为默克尔的“告别通话”。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田德文认为,默克尔担任总理的16年里,对华政策总体上是积极务实的,而且默克尔还是访华次数最多、对中国情况最了解的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之一。因此,此次视频会晤是对她个人的告别,也是对她任内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发展的肯定。

近年来,中德两国始终本着独立自主、互利合作的精神,不断推进双边关系发展。比如,2014年3月,中德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德双边贸易额逆势上扬,中国连续5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并首次成为德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等。与此同时,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背景下,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德还积极携手促进世界经济恢复、维护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中德合作的成果向世界表明,国与国之间完全可以避免零和博弈。

中德领导人此次视频会晤也为未来的中德、中欧合作指引方向。在9月26日的德国联邦议会选举中,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惨败,由此也加剧舆论对“后默克尔时代”德国能否延续稳健外交政策的担忧。田德文认为,“后默克尔时代”,中德关系可能面临一些新情况,比如绿党没有执政经验,可能会在对华问题上做出一些消极举动。但是,德国是欧洲经济发展和欧洲独立自主的重要牵引力,德国外交对华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仍将是主基调。默克尔在此次视频会晤中就做出了积极表态,“欧盟应独立自主地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双方可以就彼此存在差异和分歧的问题加强对话交流,相信欧中关系能够克服各种复杂因素继续发展”。

默克尔即将卸任,但只要坚持16年来中德关系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德务实合作将不断走深走实。(陈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