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首发,驶向德国汉堡。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中方将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力量。”10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宣布。习近平主席就推进全球交通合作提出了五点倡议,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交通和出行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全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交通相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诸多交通建设项目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脱贫攻坚、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给世界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严重挑战。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将为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一是以绿色铺就交通发展底色。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长期以来,中国交通运输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完善,节能降碳取得实效,环境友好程度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国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绿色出行比例。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必2015年下降7.5%;新能源公交车达46.6万辆,占城市公交车总量的66.2%;国家铁路电气化率达74.9%;高速公路路面废旧材料循环使用率达95%。中国积极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二是以公平普惠促进共同发展。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够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长期以来,中国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目前,中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和通邮,贫困地区行路难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交通+‘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新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快递下乡、慢火车、民航短途航线等,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交通发展不仅为本国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全球减贫、缩小贫富差距提供了重要思路。
三是以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利益交融前所未有。面对全球发展和全球挑战,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与各国在交通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全球互联互通,参与全球交通治理。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同打造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幸福之路。目前,在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的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大部分都涉及交通互联互通合作。中欧班列已经铺画运行线73条,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4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全境,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一带一路”为世界众多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支持,带去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力促进了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疫情期间,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体现了中国担当。中国建立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也将为全球交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当前,世界日益成为紧密相连的“地球村”。在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将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孟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