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 | 组织有力、服务有心、运行有序——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半程观察

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15日电(记者邰思聪)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承担3个大项、4个分项、21个小项比赛的延庆赛区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做得怎么样?15日,延庆赛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赛程过半,赛区赛事组织有力、服务细致贴心、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雪游龙”和“雪飞燕”:运动员享受在这里比赛

延庆赛区比赛场馆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自2022年初启动闭环运行以来,两座场馆的竞赛组织、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等工作都运行得平稳有序。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秘书长柳千训介绍,截至2月14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组织了7场赛事、6次官方训练、40余次非官方训练,已产生7枚金牌。自2月3日进入冬奥赛时以来,高山场馆每日运行时间基本在12小时,共投入工作人员2500余人。鉴于项目受伤率高的特点,场馆每天开放运动员医疗站4个、观众医疗站2个、FOP医疗站点位19个,8辆救护车和2架直升机在固定点位备勤。截至目前,共接诊受伤运动员10人次,转诊至延庆冬奥医疗中心6人次。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场馆运行秘书长刘建辉介绍,截至2月14日晚,场馆已顺利完成13场比赛、9场预训练及21场官方训练,并成为延庆赛区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场馆,中国运动员闫文港在这里收获男子钢架雪车铜牌,创造历史性的突破。

“雪游龙”和“雪飞燕”给参赛运动员和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道:“这里每个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脸。”奥地利雪橇运动员沃尔夫冈·金德尔赛后激动地说:“我太享受在这里比赛了,这里和家的感觉一样,真希望能再次回来。”

延庆冬奥村:给运动员一个“温暖的家”

烤鸭、饺子、麻辣烫……自运动员开始进驻延庆冬奥村以来,“晒”在网络上的关于冬奥村美食菜单的视频收获无数点赞,连巴赫都笑称:“在村里待上三天,我会再长胖十斤!”

延庆冬奥村新闻宣传经理贾茜介绍,自1月23日预开村以来,已有87个代表团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入住延庆冬奥村。延庆冬奥村致力为各代表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商业服务等全方位的保障,也通过精细暖心的服务赢得广泛好评,“我们要给运动员们一个‘温暖的家’”。

“我们菜单八天一循环,要让外国友人感受‘舌尖上的中国’。”贾茜告诉记者,餐饮服务方面,考虑到运动员比赛与训练时间的差异,运动员主餐厅24小时运行,菜品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同时,所有的热菜温度基本上保持在65摄氏度以上,保证让运动员们随时都能吃上“热乎饭”。

为了让运动员们更好地体验中国美食,餐厅师傅们也没少花心思。“有很多外国运动员并不知道麻辣烫、涮羊肉怎么吃,蘸料中的芝麻酱和韭菜花放多少,厨师们就亲手帮他们调制。有一次瑞典运动员吃完一次特调蘸料后赞不绝口,马上找厨师又调了一碗。”贾茜说。

此外,运动员们在冬奥村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交到了中国朋友,结下“冰雪奇缘”。因同屋教练打鼾,牙买加高山滑雪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入住延庆冬奥村的第一晚就失眠了。凌晨,他带着自己的小音箱离开房间,偶然来到运动员餐厅。他放起音乐,与轮班在岗的志愿者们即兴起舞,餐厅成为他们一起跳舞、建立友谊的“秘密花园”。

赛场外围:保障赛区运行安全有序

除闭环内的各项工作,延庆赛区还全力做好医疗服务、交通组织、气象服务等外围保障工作。

延庆区卫健委副主任丛志辉介绍,在延庆赛区举办的项目都具有较大风险,医疗保障必须实现“快、准、细”。延庆赛区实施三级诊疗流程,运动员受伤后,场馆医疗团队会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治,由场馆医疗经理安排救护车组或直升机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定点医院会根据病情不同,安排专业医护力量进入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确需转至更高级别医院的病人,还与市级医院建立了绿色通道,确保转运过程快速、安全、高效。截至目前,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共接诊9名运动员、29名随队官员及工作人员,累计开展手术9例(含外方运动员3例)。

延庆区交通局副局长李民伟表示,当前,延庆区累计提供赛时服务保障车辆282辆,开通线路87条。截至2月14日,共计发车1.55万车次,运送28.58万人次。针对近期降雪天气,对道路进行铲冰除雪作业,保证赛区交通顺畅。

延庆区气象局局长闫巍表示,延庆赛区气象服务保障团队建成了“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冬奥预报服务系统,最大化确保气象预报及时准确。对于近期延庆赛区迎来的降雪,团队提前8天向延庆场馆群、延庆赛区运行保障指挥部预报此次降雪过程,为各部门调度和应对部署打好提前量。

编辑:丁文娴、郁思辉、郑道锦、张月(实习)


塞尔维亚代表团成员和志愿者在延庆冬奥村合影留念(1月31日摄)。新华社发(肖绍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