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由于俄乌冲突叠加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而在4月份,世行已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4.1%下调至3.2%。
报告指出,俄乌冲突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严重放缓,带来相当大的全球负面溢出效应,放大了供应链瓶颈、通胀飙升等疫情带来的问题。在食品和能源价格大涨、需求反弹、供应链瓶颈持续的背景下,市场预计全球通胀将在2022年年中见顶,但仍保持高位。到2023年年中,全球通胀率预计将降至3%,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约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下滑。世行预计,全球增长率将从2021年的5.7%大幅放缓至今年的2.9%,2023年至2024年增长率也将徘徊在3%左右。未来数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2010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以下。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长期增长疲弱、通胀高企的时期,“滞胀”风险上升。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有两个因素使全球经济前景变得暗淡。一是各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高通胀。二是多个薄弱环节导致全球经济“同步放缓”:随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及拜登政府财政政策作用消退,美国经济正在放缓;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经济受到能源价格冲击;由于石油和粮食价格飙升,一些新兴经济体似乎处于债务违约边缘。
拉赫曼认为,俄乌冲突继续推高石油和粮食价格,加上疫情下全球供应链脆弱,全球经济“很可能”出现滞胀。在更糟糕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全球经济衰退。
在最新报告中,世行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时期”进行对比,发现三大相似点:一是主要经济体长时间实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出现供应紧张,全球通胀高企;二是长期增长前景疲弱;三是随着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新兴市场存在脆弱性。
报告也指出了当前与上世纪70年代的不同:能源和粮食价格(经通胀调整后)仍低于70年代价格飙升后的水平;各央行制定了完善的通胀目标,增强了操作自主权;通胀预期得到更好的锚定;各经济体应对冲击时更为灵活。
报告说,上世纪70年代,通胀持续走高和反复冲击导致通胀预期无法锚定,各央行为控制通胀大幅加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此进入长时间的疲弱增长时期。报告警告,如果当前“滞胀”压力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发达经济体,“滞胀”忧虑也同样存在。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上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进入一段“滞胀期”。
世行行长马尔帕斯认为,全球经济再次处于危险之中,即使能避免全球经济衰退,“滞胀”痛苦也可能持续数年。对许多国家来说,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他呼吁鼓励生产和避免贸易限制,以保障粮食和能源供应,打破“滞胀”格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联合国高级顾问杰弗里·萨克斯对新华社记者说,“为了世界经济正常运转,我们需要合作性的多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