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拥有8000多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内能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到银河,这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中国首个暗夜社区的建成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市民对自然星空的向往,在大湾区1小时的车程内就能欣赏美丽星空。”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说。
治理光污染、保护暗夜星空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
近日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举办的“黑暗与宁静天空保护主题论坛”上,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公博说,过去20年间,随着兴隆当地和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夜晚天空逐渐变亮,对这一亚洲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台站产生了一定影响,天文学家能看到的暗夜星空越来越有限。
国际暗夜协会执行主席拉斯金·哈特利说,数百万年来,人类和其他生物在明亮白天和黑暗夜晚的节律中进化。然而,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造光打破了这种自然循环。如今全球光污染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8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的天空之下。消失的暗夜不仅影响对星空的观测,还损害了人类健康,破坏了生态系统,浪费了能源。人类应寻找解决方案,减少光污染,在发展与保护自然节律之间取得平衡。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副主任范舟说,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理念是城市越亮表明经济发展越好。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逐步产生暗夜保护意识,开始考虑城市照明如何能够做到更节能环保。
他说,此次召开的“黑暗与宁静天空保护主题论坛”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暗夜保护会议,参会的国内外专家从光学、射电、人造卫星等领域对暗夜天文的影响开展了深入交流,讨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暗夜和宁静天空保护策略。
“我们希望在天文学家、科普工作者、天文爱好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间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中国人暗夜保护意识,为设立更多暗夜保护地提供相关标准和指南。”范舟说。
西涌暗夜社区主要发起人梅林说,13年前深圳市天文台刚在西涌建成时,夜空几乎没有什么光污染,但经过十来年发展,可以看到的星星越来越少。“中国以及世界上很多天文台和周边居民生活区都存在类似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在西涌解决好这个问题,也能为其他地方作出示范。”
据介绍,西涌位于深圳市最东南端,占地面积约10.9平方公里,包括深圳市天文台和8个自然村落,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约60公里。在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倡议下,2021年4月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在西涌启动暗夜社区创建工作。
暗夜社区是指有人类生活、生产的区域,在保证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下,对区域的照明进行科学改造升级,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过剩照明,保护夜晚不受光污染的影响。
梅林说,刚提出暗夜保护时,西涌部分居民是有意见的。但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星空吸引到西涌旅游消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效益,当地居民和投资经营者都纷纷支持建立暗夜社区。
据介绍,西涌在过去两年完成了51%的社区照明设施改造,制定了暗夜社区光环境和照明联动管理等相关标准和指引。到访西涌参与天文观测、科普、研学以及观星露营等活动的市民显著增多,旅游时段由原来的5月至10月延伸到全年,带动了民宿、餐饮、交通发展。2021年4月至今年3月,西涌落地6个天文文旅项目,服务20多万人次,营收超过1800万元。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肖青说,美丽中国也需要美丽的星空。该基金会已在西藏阿里、西藏那曲、江西横峰葛源、江苏盐城大丰、山西太行洪谷、陕西照金、青海冷湖、浙江开化设立了暗夜星空保护地。
中国科学家发现青海冷湖具备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条件,并正在这里建设天文台。冷湖暗夜星空保护与天文台选址同步启动,国内数十位暗夜星空研究领域的专家先后参与保护工作。
今年1月1日起,青海省保护暗夜星空的地方性法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将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区域向外50公里内的区域确定为暗夜保护核心区,将暗夜保护核心区边界向外50公里的区域确定为暗夜保护缓冲区。同时,严格规定了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的光源种类和亮度,及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
国家天文台冷湖基地高级工程师杨帆说:“天文学家和当地政府为保护冷湖暗夜星空所做的努力让我非常有信心,适合未来光学望远镜观测的环境能够得到很好保护。”
杭州市天文学会秘书长叶君说:“经济社会发展与暗夜保护并不冲突,暗夜也是稀缺的资源。不要让看星星成为我们下一代人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