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个问题,记者26日上午和巴勒斯坦籍同事贾马尔·阿瓦德前往耶路撒冷老城约采一位店主。来到老城主要入口大马士革门,记者发现昔日这里嘈杂热闹的景象已是荡然无存,偶有老人、妇女和正统犹太教徒进出。
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以色列警方明显收紧对耶路撒冷老城人员出入的限制,不允许巴勒斯坦年轻人进入,只有70岁以上老人才获准进入老城内的阿克萨清真寺做礼拜。
走在老城的石板路上,穿过一个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门洞,我们来到拉米·纳布尔西的银器店。亮蓝色铁门配镂空金属雕花门楣,颇有北非风情。这家银器店是整条街上唯一开门的店面。
纳布尔西欢迎新华社记者来访,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中国受众。银器店很小,墙上挂满老照片和传统服饰,货架上摆满各种物件。我们小心翼翼地移步室内,生怕会碰倒什么古董。
纳布尔西带着我们参观他的银饰制造间,里面摆放着几个压制、清洗工具。他指着墙上一张黑白照片介绍,他的父亲曾是铁匠,后来改作银饰,制造间内的压制机就是父亲生前用过的。
他拿起一枚戒指说,硬币是制作银饰的原料,这枚戒指就是用硬币制作而成。手工制作一枚戒指通常需要一天,有时需要两天。在耶路撒冷老城,纯手工制作银器的店只剩三家了。
虽然纯手工制作银饰耗时长且收入微薄,但因为是父亲传承给自己的技艺,也是巴勒斯坦传统制作工艺,纳布尔西认为自己有义务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令他自豪的是,虽然自己的最高学历只是初中,但他现在却是大学生的“先生”。
为了推广银饰制作手艺,纳布尔西除了经营自己的小店,还去多个文化、艺术、教育机构授课。耶路撒冷著名的艺术院校比萨列学院还把纳布尔西的小店列为实习基地,要求每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到他这里实习。
纳布尔西受访期间情绪始终饱满,他说,虽然自己生在长在耶路撒冷老城,但是这个方圆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并未限制他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自称去过很多国家的纳布尔西说,特别希望能到中国住上几个月,好好感受东方大国的魅力。
采访持续一个多小时,其间没有顾客光顾。不过,按照纳布尔西的说法,每天的工作其实并不清闲,除接待参加实习培训的学生,还要设计首饰的图案。他向记者展示了几幅新作,雕花窗户、蓝色大门……画面都是与家有关的元素。
采访期间,电视新闻频道一直在播放加沙地带遭以军轰炸后的场面,纳布尔西黯然神伤,他不知道冲突还要持续多久。纳布尔西说,因为冲突,外国游客离开了,加上以色列警方收紧出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限制,他的生意减少大约九成。由于生活已经入不敷出,他不得不向弟弟借了2000美元度日。
斋月临近,以色列政府决定禁止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到阿克萨清真寺做礼拜,对以色列境内和控制区的阿拉伯人活动也将设置年龄限制。纳布尔西担忧地说,斋月一向是局势升级的敏感期,如今加沙地带战火还未熄灭,看样子这个斋月也很难平静度过,“如果老城再有冲突,我的小店可能也得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