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之一,是“主动提供帮助”。来到巴黎的第一天,在地铁站内,当记者一脸茫然地看着地铁线路时,一位优雅的中年女性主动走过来用英语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在自动贩卖机购买饮料时,因为饮料卡在出口而无法取出,也是一位中年女性,虽然英语不是很流利,依然非常努力地试图告诉记者可以联系哪里解决。在和同事交流感受时,大家提供了更多素材:在公交车上用电脑写稿时,一位男性在快到终点站的时候走过来提醒,最好把电脑提前收起来会比较安全;在地铁口查看手机上的导航时,被警察“强行”拿过手机输入目的地名称指路……
热情之二,是“给你更多”。在街头采访后又热又累的中午,记者一行找了个小店吃饭,因为工作不能饮酒,所以大家商量只点一杯红酒感受下当地特色。服务员知道要分享饮用后,拿来了三个杯子,每个都倒了差不多一人份的红酒,还笑着说,这个量是“巴黎杯型”。记者看着酒杯沉默了,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的烧卖店提供“一碗羊汤分两碗盛”的服务,其实就是差不多两碗的量收一碗的钱。几十年后,居然在巴黎又感受到了这份温暖。此后,记者又听说有同事去借火,反手就被送了一个打火机。
热情之三,是“彩虹夸夸”。记者采访了一个拥有自己小店的设计师,想让他谈谈对巴黎的印象。结果这位老年男士,用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夸奖北京奥运会多么精彩,他说北京奥运会是金色的,辉煌夺目。然后又开始夸奖中国菜多么好吃,中国发展多么快,甚至拿出他合作的中国工作室的服装图册给大家看。差不多半小时左右的采访,他一直在执着地夸奖中国,导致大家发现没有太多素材可用。
记者和同事街采做成的片子名字是“你眼中的巴黎是什么颜色?”记者的答案是粉色的。当在开幕式现场看到飞机用粉色的线画出心形时,记者突然理解了奥运会的浪漫:人们因赛事来到这里,和表达善意的人们相遇,带着温暖的记忆离开。然后就像北京奥运会一样,这样美好的记忆会和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紧密相连,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