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鉴·马耳他 | 记者手记: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 色彩斑斓的节庆之岛

新华社瓦莱塔8月12日电(记者陈文仙) 地中海中部岛国马耳他,国土面积仅316平方公里,人口约54万,素有“地中海心脏”“欧洲后花园”美誉,其吸引世人流连之美,不仅在于深蓝幽邃的海水与绵延不绝的岩石海岸,更在于几千年岁月沉淀而成的多元文化底蕴,这种特质已经烙印在社会方方面面,融入马耳他人的日常,构成其独有的风情。

古城悠悠 文明碰撞

正午时分,当你站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上巴拉卡花园,眺望天然良港瓦莱塔大港,听到礼炮台鸣放响彻云霄的礼炮,一幅历史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

1565年,奥斯曼帝国攻打马耳他岛,马耳他骑士团苦苦奋战,最终在援军帮助下取得胜利,这就是欧洲史著名战役之一“马耳他之围”。因位于地中海战略要冲,马耳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还有许多族群曾定居和统治过马耳他岛: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安茹人、阿拉贡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等,这个地中海小岛上因此留下了不同的文明印记。

步行或驾车穿越马耳他,人们可欣赏到不同风格的建筑,既有史前时期的巨石建筑,也有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建造的低矮石屋。圣约翰大教堂和大团长宫等标志性建筑的恢弘气势,则让人想起马耳他骑士团的统治时代。

瓦莱塔古城被又高又厚的防御墙所围绕,城内遍布历史建筑和遗迹,整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又因浓郁的巴洛克艺术风格气息得名“巴洛克之城”。欧盟2018年将“欧洲文化之都”称号赋予瓦莱塔,认可其保存发扬文化遗产的努力并对其修复古建、推广文化活动给予资金支持。

位于马耳他本岛中部的古城姆迪纳被称为“寂静之城”,历史上曾是马耳他的首都。行走在姆迪纳悠长而狭窄的古老街道上,犹如穿越到了中世纪,又让人感受到几分阿拉伯风情。“姆迪纳”一词就源于阿拉伯语“城市”。

马耳他不久前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首届双年展。展馆均设在马耳他著名的文化遗迹,汇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约80名艺术家不同风格的作品,演绎了一场马耳他文化遗产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完美对话”。

马耳他遗产委员会主席、双年展主席马里奥·丘塔亚尔说,马耳他是不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数世纪以来,本土民族结构、社区习惯与价值观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塑造,构成马耳他的多元文化底色——犹如色彩斑斓的马赛克。

人均“多语” 生活“多味”

多元文化特质深刻烙印在马耳他人的美食、语言、生活方式中。记者住所楼下街道是一条200米左右的单向单车道,街道两侧餐馆汇聚了本地以及意大利、印度、希腊、墨西哥、泰国、土耳其等国美食,在这里,可以听到餐馆工作人员和食客用不同语言交流,仿佛置身“迷你联合国”。

马耳他本土美食属地中海风味,初尝像意大利菜,又融合了北非和中东元素。

马耳他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马耳他大学历史系教师斯蒂芬·卡奇亚告诉记者:“马耳他语源自阿拉伯语,但使用拉丁字母书写,我们的另一种官方语言英语则将我们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

马耳他语不仅是欧盟范围内唯一源于闪米特语的语言,也是世界上唯一以闪语为基础、却用拉丁字母书写的语言,可以说是阿拉伯语的拉丁化后裔。至今马耳他还有一些姓氏源自阿拉伯语,显示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对马耳他文化的深刻影响。

根据马耳他国家统计局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技能调查报告,73%以上的马耳他居民能说至少三门语言,受访者所掌握语言合计达30多种。大部分马耳他人会讲意大利语,一些人还掌握法语、阿拉伯语或德语等。

马耳他政府认为,对文化多样性保持开放态度,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以适应人员流动加强趋势、提升就业能力。教育部门把鼓励校园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多语言和跨文化能力当作重要任务。孩子们一入学,就会接受马耳他语和英语的双语教育;通常到了初中,便可选择学习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中文等多种外语。

2008年,精通西班牙语的卡奇亚为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工作时,萌发了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想法,决心学习中文,后来如愿进入上海世博会马耳他国家馆工作团队,其间收获中文名“史小龙”。2012年至2018年,卡奇亚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担任中文老师,擅长结合生动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讲课,深受学生喜爱。

卡奇亚多次到中国观光,用心记录中国的变化,无论授课或开讲座,他总会鼓励听众去中国走走,“亲眼看看真实的中国”。

节庆之岛 兼容并蓄

马耳他人爱过节,节日名目繁多。马耳他政府2017年成立马耳他节庆局,主管十多个全国性重大文化节庆活动,旨在保护当地传统,培养和提升公众创造力、艺术鉴赏力。节庆局和其他机构、企业举办的大大小小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包括传统礼拜仪式、大型展览庆典、室内外音乐会和演出等,上下协力打造“节庆之岛”的文化和旅游形象。

马耳他乡村节2023年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项在本岛和戈佐岛举行的乡村社区年度庆祝活动;节日持续数周,其间音乐会、乐队游行、烟花秀、敲钟等活动轮番上演。国际艺术节、爵士音乐节、瓦莱塔电影节、国际烟花节、狂欢节等则融合了国际和现代流行元素,同样深受本国民众和世界游客喜爱。

今年3月,马耳他圣托马斯·莫尔学校举办多元文化节,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积极参与。出席活动的时任总统乔治·维拉在讲话中说,这所学校学生来自40多个国家,希望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他说,马耳他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抱和融合外国文化的多元化国家,多元文化拓宽了马耳他人的视野,最终推动了马耳他的发展。

或许出于这种开放心态,马耳他人对中医的接受程度领先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到马耳他学针灸”成为欧洲国家中医爱好者的新潮流。1994年,中国和马耳他政府合作成立了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由江苏省派遣医疗队赴马开展诊疗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治疗患者约25万人次。

德国人安克·劳特博恩年近60岁,约10年前患有严重的下肢神经疾病,坐立行走都艰难。中医帮她消除了病痛,她从此迷上中医,并在2022年慕名来到马耳他中医中心学习。在这里,她发现:“中国医生非常友好、非常能干,拥有很多临床经验,让我感到惊奇。这是我学习的好机会。”


5月5日,在马耳他姆迪纳古城举行的中世纪文化节上,一群装扮成欧洲中世纪时期士兵的演员进行格斗表演。新华社发(袁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