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欧洲经济下行风险积聚,非法移民等问题久拖未决,传统执政党应对乏力,民众不满情绪不断累积,通过选票“求变”心理越发明显。极右翼政党纷纷崛起,争夺传统政党地盘,政治碎片化程度加深,令欧洲多国陷入施政困境。
趋于碎片化
在今年6月初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和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继续保持欧洲议会第一、第二大党团地位,但总体得票率明显降低,处于政治光谱右端的党团席位占比大幅增长。作为欧盟“轴心”的法国和德国,执政党均在此次选举中明显受挫,得票率不及极右翼政党。
在法国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与之结盟的部分右翼共和党人士在6月底首轮投票中得票率领先,在7月初第二轮投票中遭遇左翼和中间派联手阻击排名第三,使法国国民议会处于“三分天下”的格局。
德国东部三个州近期举行州议会选举。9月1日,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在图林根州以较大优势赢得州议会选举,获得突破性胜利,并在萨克森州和勃兰登堡州议会选举中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二。
在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国,极右翼政党力量也在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欧洲一些国家政治向左移动:左翼政党英国工党时隔14年重新执政;西班牙执政党社会党赢得加泰罗尼亚地区议会选举,打破了支持独立的政党十多年来所享有的多数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多国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中左和中右派主流政党及联盟式微,极右翼势力进一步坐大,但未占据绝对优势,欧洲政治和社会呈现左右两翼分化的趋势,中间政党受到挤压,欧洲政治版图正在破裂,趋于碎片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说,长期以来,欧洲国家主要政党采取“防火墙”战略,联合抵制极右翼势力。但随着欧洲政治日趋碎片化,“防火墙”战略逐渐失灵,极右翼政党不仅在欧洲议会选举中份额上升,还在一些国家进入政府,影响决策。
民心求变
有分析认为,近年欧洲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移民问题突出等困境,而主流政党应对乏力,民众不满情绪强烈,对政府的不信任加深,为极右翼政党崛起提供机会。
以英国为例。近年来,英国经济低迷,民众生活成本高企,多行业罢工不断,保守党又接连被曝出各类丑闻,逐渐失去民众信任。英国舆观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关于支持工党的理由,48%的工党支持者表示是为了“赶走保守党”,占比最高。英国利物浦大学政治学教授斯图尔特·威尔克斯-希格表示,英国民众普遍对选举兴趣大减,人们对政客及英国政治感到失望。
这种执政党面临的信任困境同样出现在欧洲大陆。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认为,近年来德国社会发生很大变化,民众对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官僚主义、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感到不满,对政府的做法不予认可。更多选民把票投给没有执政经验的德国选择党。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在乌克兰危机延宕、欧洲难民和移民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欧洲多国民众普遍对本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感到失望。极右翼政党因提出迎合选民诉求的主张脱颖而出。
德国波鸿大学政治学家奥利维尔·伦布克指出,“如果没有政治落实、没有真正改变、没有改革”,选民就会用选票继续惩罚主流政党,在后续选举中投给“反建制”政党,形成“恶性循环”。
困境难解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政治碎片化意味着政治权力分散,令政府难以有效运作。不同政党为争夺选票,博弈加剧,施政决策受制于党派利益,不仅难以弥合民意裂痕,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政治纷争和社会分裂。
法国新总理长时间“难产”就是党派博弈的后遗症。9月5日,资深右翼政治人物米歇尔·巴尼耶被任命为新总理。法国政治观察人士克莱门特·吉卢认为,新政府将承受左翼和极右翼双重压力,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完全可以和左翼政党联盟联合起来弹劾新政府,巴尼耶执政之路或将遭遇坎坷。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指出,欧洲政治碎片化格局下,欧洲国家政府首脑受制于政治力量的相互牵扯,面临执行政策主张难的问题。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移民问题专家弗洛里安·特劳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曾专属于极右翼政党的反移民立场,现在正在腐蚀中右翼、甚至是像德国社会民主党那样的中左翼政党。法新社文章指出,极右翼政党在一些欧洲主要国家胜选,促使中间派和左翼政府纷纷收紧移民政策,给欧洲制造了裂痕。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说,欧洲正处于多重危机中,民众对政党执政能力质疑增加,认为其无法有效应对移民、发展失衡、文化认同等问题。欧洲政治精英能否带领民众走出困局,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