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板,侧看,内里布满空隙;正看,纹路似大理石。上手一提,“嚯,轻如纸板!”
在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先进陶瓷产业园,一条“上游粉体—中游器件—下游整机”的先进陶瓷产业链,让记者看到了“千年瓷都”的另一面。
走进景德镇金绿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绿能”)窑炉厂房,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到窑工,一台台智能运输车有序地忙碌着。
在智能控制室,工作人员毕志红紧盯温度控制柜:“烧窑从进到出,大概需要12小时。现在,通过这款自主研发的窑炉系统远程控制,就能确保窑内温度、压力精准。”一块块废瓷经粉碎处理后,进入窑炉淬炼,重生为“新陶瓷”。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时指出,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
面临艺术瓷市场容量有限、日用瓷亟待转型的局面,“千年瓷都”景德镇,如何把“一片瓷”做出新意?当地的答案是:先进陶瓷。而金绿能的故事,就是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转型的缩影。
2021年,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陶瓷市场中开辟新赛道,金绿能母公司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在景德镇建新厂。“城市更新呼唤新型环保建材,我们希望能在景德镇走出新路。”金意陶公司管理人员张庭帮说。也是这一年,金意陶公司技术负责人张国涛从广东佛山来到景德镇,攻关新陶瓷。
新陶瓷,不简单。从坯料、釉料,再到发泡剂,每一步都精准把控,才能让瓷粉像面粉般“发酵”。为提高成功率,在景德镇市政府牵线下,金绿能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联合攻关,并获市科技局项目资金扶持。从轻石产品到简单发泡,再到如今的“原态石”,历经500多次配方实验、上千次中试。为确保发泡过程的稳定,实验团队还重新设计了窑炉,实现全程自动化,也拿到了专利。
“2024年10月,最新产品‘原态石’终于上市。不仅轻质、吸声、耐火,还拥有天然石材肌理质地的新陶瓷,就是我们想要的产品!”张国涛说。
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各类古韵建筑勾勒出瓷都的文化脉络,游客们在此驻足打卡。这些建筑里,镂空的石雕、精巧的榫卯结构、别致的飞檐翘角,不少用的正是金绿能的新陶瓷。
“以先进陶瓷为抓手,让艺术和技术都‘争先’。”景德镇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叶逢春介绍,2024年,景德镇市先进陶瓷产业总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11.16%,助力陶瓷产业产值达到939亿元。用于人造骨骼的生物陶瓷、用于防护材料的特种陶瓷、走出国门的“陶瓷地毯”……新产品层出不穷,景德镇陶瓷产业正向着多元化不断迈进。
临别,张国涛带着记者走进正在检修的辊道窑。“窑一旦烧起来,就要从年头烧到年尾。新的一年,更得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张国涛充满期待。(本报记者 朱 磊 王 丹)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1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