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城山沟景区,游客乘坐观光小火车徜徉花海。谭云俸摄(人民视觉)
游客在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内乘船游览。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醉东风乡村艺栈,演员穿着传统服饰为游客表演。张春雷摄(人民视觉)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文旅市场“春”意盎然,假期消费活力旺盛。
踏青赏花正当时
清明时节春意正浓,人们踏青赏花意愿高涨。各地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湖北武汉东湖樱园、河南洛阳牡丹花会、江苏无锡鼋头渚樱花谷等传统赏花地领跑热度榜。天津、江苏盐城、湖南张家界、河北晋州、新疆伊犁、西藏林芝等地进入最佳赏花期,举办花车巡游、民俗表演、健步走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往观赏游玩。
清明节假期,多个山岳类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携程数据显示,深圳梧桐山、安徽天柱山、四川青城山、福建武夷山等景区近一周累计搜索量环比涨幅超过80%。“轻户外”风潮兴起,短途徒步、亲子登山等活动成为家庭出游首选。
文化体验活力足
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景区最强的“流量密码”,穿着汉服在繁花间打卡拍照,在手作市集挑选文创产品,游客在旅行中对民俗和非遗的偏爱度越来越高。飞猪数据显示,包含非遗景点和非遗体验的“非遗研学游”热度同比增长68%。
各地博物馆推出各具特色、寓教于乐的文旅活动。故宫博物院举办“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河南博物院推出“穿越千年话清明——文物里的节气密码”线上直播活动,上海博物馆“清明·手工坊”推出“纸鸢高飞”“竹编蹴鞠球”等手作体验。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等多家热门博物馆再现“一约难求”。多家文博场所延时开放,满足游客参观需求。
创新玩法促消费
清明节假期,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消费活力十足。文化和旅游部发布32条乡村旅游线路,“时令采摘”“挖野菜”等乡村体验搜索热度上涨。北京、浙江、山东、安徽、江苏、贵州等地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景区打造融合传统文化与潮流时尚的消费场景,推出采茶、炒茶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上新“公园+徒步/骑行”、数字藏品、VR游戏等玩法,开展“赏春景、品春味、探民俗”等主题活动,受到广大游客欢迎。
多种文旅新玩法丰富了游客旅游体验,也激活了目的地消费活力。美团旅行数据显示,许多年轻游客以热门景区为中心,搜索周边酒店、餐饮、玩乐等多种服务零售业态。清明节假期,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附近的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103%,当地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赛事,提供透明玻璃船、树上探险、旅拍等新玩法,让消费更契合年轻人的喜好。
文旅热带动餐饮消费。清明节假期,各地特色美食餐馆前大排长龙。美团统计,异地游客贡献的地方特色美食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超95%。贴近自然的露营、采摘也人气高涨,露营搜索量同比增长132%,露营基地搜索量同比增长146%,多个城市郊县的采摘农家乐迎来客流高峰。(本报记者 赵 珊)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08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