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严明轩摄
2024年底,执行“和谐使命-2024”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斯里兰卡开始友好访问并提供医疗服务。图为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新华社记者 伍 岳摄
今年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在北京成立20周年。近日,本报记者专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个人特使史德林(Balthasar Staehelin)。他谈道,中国是国际人道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为人道事务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史德林表示,中国参与发起国际人道法倡议,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决心。他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宗旨相融相通。这一精神共鸣,为国际人道事业注入宝贵能量。
“参与发起国际人道法高级别倡议,彰显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承诺”
当前,全球暴力冲突数量增加,冲突规模加大,人道危机仍然严峻。史德林表示,据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统计,全球目前有120多起武装冲突正在发生。
“国际人道法强调保护平民、战俘及伤者。但令人担忧的是,国际人道法基本准则屡遭挑战。在一些冲突地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团队甚至难以开展对平民的人道救援。”史德林说,“国际社会迫切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强化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
2024年9月,中国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法国等共同发起国际人道法高级别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重申对国际人道法的坚定承诺,凝聚维护国际人道法的最大合力,推动实现持久和平。
“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中国参与发起这项倡议。参与发起国际人道法高级别倡议,彰显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承诺。”史德林说,中国积极参与不同冲突地区的人道救援行动,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为国际人道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变乱交织的世界,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史德林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带来对抗升级的风险。而积极的政治对话有利于降低冲突风险。在此方面,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稳定与发展。”史德林说,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同时,中国积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为止战凝聚共识,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无论是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是推动本轮巴以冲突停火止战,中国以建设性姿态促进地区热点问题降温,积极推动止战停火、劝和促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人道情怀高度契合”
史德林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稳定与发展,彰显了中国文明深刻的和平性。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许多思想同国际人道法的精神高度共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史德林说。中国拥有深厚的文明史,和平精神根植其中。中国思想中有许多强调“相互尊重”的思想,与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宗旨相一致。
史德林告诉记者,中国积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这一价值理念同国际红十字运动不存歧视、致力于保证人类尊严的人道情怀高度契合。
“中国提出‘人道主义是能够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识’。我认为这一理念很重要,人道主义能搭建起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我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坚持人道主义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性。”史德林说。
长期以来,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
“我们对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史德林说,“三大全球倡议与国际人道法的理念相契合,强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也体现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理念。”
史德林说,中国发出更多劝和促谈的理性声音,为实现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我很期待,中国未来在和平解决争端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史德林说。
“中国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迎来更多交流合作契机”
史德林表示,战争的破坏性不仅体现在物理层面的摧残,更深刻地影响着冲突地区社会的长期发展。社会层面滋生的仇恨与愤怒,会形成阻碍和平的持久阴影。医院、学校和关键基础设施的损毁,则削弱了冲突地区的发展基础。一场战争,往往令冲突地区数十年发展成果毁于一旦。
面对这样的难题和挑战,他认为,全球人道行动也应建立系统性思维,在短期紧急救援之外,同步推进长期发展投入,通过基础设施修复、民生项目支持等手段,帮助受影响地区实现从生存到可持续发展的过渡。
史德林认为,中国秉持国际主义和人道精神,关注和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民生、谋求发展的事业。中国对发展议题的关注,为人道行动提供了借鉴。
史德林提道,全球人道行动也应采取创新方法,运用更多科技手段,在兼顾科技伦理的同时,提升人道行动的效率。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为优化人道行动提供了新思路——从失踪人员追踪算法到战区基础设施监测系统。“我们特别关注中国科技界的动向,期待取得相关合作。”
史德林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正在积极拓展与中国科技界的合作。工作团队通过持续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平台,与部分中国科技企业建立了直接对话机制,并在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交流。
“中国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迎来更多交流合作契机。”史德林说,今年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在北京成立20周年,“我们期待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共同为冲突地区民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保护。”(记者 林子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2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