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是助力欧洲发展的积极力量(国际论坛)

秉持伙伴定位、加强对话合作,中欧关系就能实现发展,惠及双方,也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中欧关系走过50年历程,尽管有过分歧摩擦,但整体保持发展,各领域交往合作密切。一段时间以来,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锚定了双方合作的战略方向。实践证明,秉持伙伴定位、加强对话合作,中欧关系就能实现发展,惠及双方,也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欧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对欧洲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造成深远影响。面对挑战,欧洲内部对发展大方向的思考不断增多。其中,不少理性声音指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欧相向而行、加强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有助于欧洲因应挑战。

中欧经贸关系具有互补性和韧性,将为欧洲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重要助力。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额达7858亿美元,新能源领域的贸易合作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对欧盟绿地投资在2023年达53亿欧元,同比增长48%,双方双向投资存量在2024年达2600亿美元。当前形势下,面对不断上升的全球化逆流,中欧经贸合作有助于增强双方对外贸易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中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欧洲国家发展带来重要红利。

中欧推进战略协同,有助于加强欧洲战略自主,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当前,欧洲面临外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内部政治碎片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欧合作可成为其增强战略自主的重要选项。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积极同欧方通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平台加强战略协同,坚持发展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双方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密切。双方均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中欧深化合作将助力欧洲产业升级。中国在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的领先技术,正为欧洲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本地工厂,推出多样化新能源车型,有效带动当地就业、促进技术升级。据统计,中欧货物贸易支撑欧盟约300万个就业岗位。这种深度有益的经济互动,有助于欧洲缓解因经济疲软和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中欧合作是助力欧洲发展的积极力量。双方应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加强务实合作,进一步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注入更多稳定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作奎)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6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