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钢”与“气”的辩证法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钢”与“气”这一生动比喻。

战争中,“钢”与“气”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两大因素。“钢”指物质力量、武器装备,“气”指人的战斗意志、斗争精神。一场战争,既是“钢”代表的物质力量较量,又是“气”代表的精神力量较量。气为兵神,勇为军本。一支军队无论武器装备多么先进,都不能代替人的战斗意志和斗争精神所激发的强大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中美之间一场“钢”与“气”的较量。两国硬实力上差距巨大。1950年,美国钢产量8700余万吨,中国粗钢产量只有61万吨,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武器装备上,两军更是天壤之别。美军一个军有坦克430辆。最初入朝的6个军志愿军,一辆坦克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用的是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在这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中,“钢少气多”的志愿军凭着顽强斗志和英雄气概,守住了一个个“精神高地”,打败了“钢多气少”的美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气”的凝结便是精神。志愿军始终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英雄的志愿军将士身上呈现出的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和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精神禀赋。

抗美援朝说明了一个道理:在战争中,军事技术、武器装备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萎靡、战斗意识薄弱。只有创造性运用基于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发挥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赢得胜利。当然,这决不是说“钢”不重要。美军的飞机坦克等先进装备,让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而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我们“钢”更多了,“气”要更足。在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所代表的人民军队那股克敌制胜的精气神不能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多前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所强调的:“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钢多气足骨更硬,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人民将永续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不断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作者为本报评论员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0月26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