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留学,身体健康是海外学子和家长关心的头等大事。学业压力和奔波劳累相累加,有时总难免头疼脑热,身体不适。一些小病还可以自己处理,但情况严重的病症或急病,还得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不同国家之间医疗制度和体系不尽相同,民众对于看病就医的观念也有所区别,因此海外学子对于留学所在国的医疗概况和就医流程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备不虞。
英国:入学后先预约GP
许多有前往英国留学计划的学生,都对英国的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略有耳闻,这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公费医疗制度,为英国居民提供包括日常医疗、疾病预防、疾病护理等大多数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医疗服务。
留学生赴英国进行全日制学习时,需要在办理签证时缴纳医疗附加费,从而可以享受NHS体系下的医疗服务。
曾就读于谢菲尔德大学的邹易志(化名)告诉本报记者,留学生在入学时,学校会告知学生先进行GP(General Practitioner,即英国的社区医生)注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住址,选择距离最近的GP。如果生病了,要先去看GP,由社区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前往医院就诊,从而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
“入学后一定要先完成GP的注册、激活等步骤,因为走完这中间的流程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不要等到真生病了才想起来医疗注册手续还没办,耽误了病情。”邹易志说。
预约GP所需的时间视情况而定,运气好的情况下,几天内就能成功预约,而有的留学生也有过花1-2周的时间才终于见到社区医生的经历。如果医生开了处方,要持处方到专门卖药的地方(如药店)买药,患者不必为处方药付费。
到达英国的第二年,邹易志意外感染了结核性胸膜炎,断断续续地在伦敦住院治疗了几个月,其间费用基本由NHS负担。“‘屋漏偏逢连夜雨’,治疗过程里我又得了疝气,需要动手术。但我的GP告诉我,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算紧急,手术排队要很久。他建议我再等等,等到非手术不可时再说,那时候就算‘紧急’了。”邹易志苦笑地说。于是,已经等了一阵子,不想再继续等待的邹易志,趁着当年的复活节假期,回国做了疝气手术。
美国:医疗保险承担部分诊疗费用
“师姐在美国留学,白天走在上学路上时,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低血糖犯了),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叫救护车!’。”几年前,这个揶揄美国“看病贵、看病难”的段子曾一时风靡网络,也引发了许多在美留学生的共鸣。
高昂的医疗开支,让美国人面对医院时不免踌躇。早在3年前发布的《2018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中就曾显示,当年有25%的美国成年人由于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放弃必要的治疗,20%的成年人遭受过意想不到的巨额医疗费用负担。而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一情况更为加剧。
对于留学美国的国际学生而言,绝大多数美国学校强制要求学生购买医疗保险,学生可以前往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就诊,之后产生的费用将部分由保险覆盖。
学生的一些常见病症,在校医院就可以得到诊治,如头痛感冒、过敏等。“医院的急诊室通常用来救治情况特别紧急的病人,救治服务水准高。急诊室会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和紧急程度,来判断优先救治哪位病人,如果病情没有特别严重,会等待很久才能得到治疗。”在波士顿大学本科三年级就读的刘明宇告诉记者,由于多数学生保险不包含急诊室的花销,因此一旦看了急诊,很可能花费不菲。
“在美国看病的体验好不好,也取决于所购买的保险如何。有些保险涵盖了大量报销费用,病人基本不用花什么钱就能享受到非常好的医疗服务,但保费也相对会很贵。”刘明宇说。
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刘明宇和她的同学们现在成了健身房的常客,大家基本都养成了晨跑的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很重要。这其实也是在美国看病的另一种思维逻辑——调动起身体的免疫力实现康复。”刘明宇说,有些同学也从国内带来些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但需要留学生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美国入境规定携带药品,其中对药品成分都做了限制,如携带禁示药物,则药物会直接被海关没收。
澳大利亚:OSHC覆盖留学周期
一般来说,留学生在前往澳大利亚时,都需要购买学生医疗保险OSHC(Overseas Student Health Cover海外学生健康保险),这是当地政府对留学生及陪读人员强制要求购买的险种,以保证留学生和陪读人员的生命安全。
事实上,由于国际学生无法享受澳大利亚公共医疗制度下的国民医疗保险,因此,留学期间依靠OSHC看病就变得非常重要。OSHC可以购买学校的,也可以直接购买保险公司的。OSHC的时间多数会覆盖整个留学周期,一直到签证失效。有的学校则会直接在发放录取通知时,告知学生需要购买多久的保险。
“由于保险和签证相互绑定,因此学生在购买保险时,最好涵盖开学前和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因为开学前涉及报到、租住房子等诸多环节,没有保险是会影响入境的。”就读于墨尔本大学的洪彤说。“有了保险后,留学生看病时的费用大约70%以上可以被报销,普通就诊一次自己只需负担几十澳元,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可以接受。”
在澳大利亚,就医体系大致可分为诊所、医疗中心和公立、私立医院几类。每个人需要联系一位全科医生作为家庭医生,由他来负责就医事项。家庭医生能够诊断一些普通小病。若需前往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就诊,则需通过家庭医生来联系并完成对接。
洪彤建议,海外学子在出国留学前,可以先有的放矢地学习一些专业的医疗词汇。
“真需要去就医的时候,最好事先查好要说的单词和短语,甚至是一些生僻的医学词汇,避免和医生交流的时候互相听不懂在说什么。一些学生口语不太好,和医生交流确实存在困难,也可以在征得医生允许的前提下,请身边英语口语好的同学陪同就诊,帮忙翻译。”她说。(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13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