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故事】乘着歌声的翅膀,带上梦想去飞翔

编者按: 在比利时一千多万人口中生活着约有五万华人,华人社区对若小的比利时来说更是小之甚小,常常被忽略的我们同其它族群一样生活在此已过百年。起初我们来自中国的各个角落,讲着各自熟悉的方言,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梦想,造物弄人,大家一不小心的就被“缘分”牵着走到了一个国家:比利时。在这里我们统称“华人”。三种官方语言并没有分开我们,在此的目的也似乎越加明确:为了生活的更好!有人曾形容海外生活就好像一个人重新投胎,重活了一遍,什么都是新的,重新学习语言,重新打理人际关系,重新适应融入社会,搞不好还要重新谈场恋爱。。。总之什么都得重新来过。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婆老公孩子热炕头,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实际上真叫人头疼。特别是还要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工作。说到工作,我们并没有统计过华人在比利时所从事的工作种类有多少,不过勤劳上进的我们是肯定不会被人家给落下的。平时大家都忙着为小家打拼,打拼再打拼,很少有时间聊聊家常,叙叙旧,其实我们的《华人故事》专栏已经开办有段时间了,这里会特别为大家开辟“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系列主题访问,让我们静下心来分享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听听既熟悉又陌生的华人自己的故事吧。

 

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乘着歌声的翅膀,带上梦想去飞翔”

“音乐无国界,它是人类一种相通的语言,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不仅快乐了自己,也感染了他人。”

我叫李敏,1986年生于红旗渠的故乡—河南省林州市,父母都是国家公务员。90年代,我们那个小城市的生活并不是太富裕,我的父母每天辛勤工作,省吃俭用,为的就是我和哥哥能考上大学有一个好的未来。看着父母付出的一切,从学习起就没敢懈怠过,为的是能对得起他们。从小就喜欢唱歌的我,只要有一首新歌在电视上流行,听上一遍就能跟着歌星一起唱,并且小时候就有了能模仿美声的嗓音。这些都被妈妈看到了眼里,只要有比赛就让我参加,除了获奖之外的收获就是让她从此有了一个人来疯的姑娘。但是爱好归爱好,爸爸是从来不愿意我把艺术作为专业的,因为对他来讲唱歌是不务正业,他的愿望是让我学法律。但那时候因为太迷恋台上的聚光灯,观众的掌声和获奖之后爸妈身边朋友夸赞他们的那份荣光,那时候也单纯的认为好好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明星。高二考虑报考大学专业时,我毅然决然的偷偷地去找了当地最好的声乐老师,当时时间紧迫,好在老师说我的天赋很好,跟我一起去做爸爸的思想工作,工作是做通了,但那时候为了感激爸爸的开明,也暗自下决心想证明给他看。因为在我的家族里我是第一个走艺术道路的,爸爸那份怕别人看笑话的心理我怎能不理解?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以专业成绩第二名考入了河南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入校门除了被当时的声乐系主任王丽娜老师挑中之外,我的大学生活好似开了挂,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殊荣跟随了我四年,大二那年院里唯一的“国家奖学金”也幸运的降临到了我头上,还清晰的记得大四毕业前被辅导员叫到院办公室说要给我一个保研名额(到此因为大学获得的各种荣誉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被大家叫做“李大值”,),那个瞬间好像我很排斥被人安排好的一眼就能望到未来的生活。后来说出的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我说,刘老师,谢谢你给我的机会,但是我放弃。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辅导员那诧异和惋惜的眼神。四年的音乐生活给予我的不再是儿时那份单纯的成家成名,她已经如影随行,像我的精神食粮必不可缺,也因为那时侯太渴望汲取最丰富最正宗的声乐养料,太想去欧洲真正的艺术海洋里畅游。随即我就打电话给王老师,说我想出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初次上比利时蒙斯皇家音乐学院Thierry Migliorini教授在青岛的大师班,就收到了他的研究生offer.那时候在国内只要一想到将要接受到最正统的国外音乐学院的训练,而且还是说世界上最浪漫的语言–法语,就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

留学篇

我是2010年9月10日踏入比利时国土的,到现在是来比的第七个年头。至今都忘不了刚到比利时的一周家里就被盗,我和另一个一起来这边学习的姐妹抱头痛哭,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举目无亲。但这件事也教会了我们擦干眼泪,从此三年漫长的研究生生涯我们将独自面对,也开始学会了给家里报喜不报忧。

刚入校门的第一天感觉不管是老师和同学对我们外国人都很友善,很愿意和我们交流,但是即使有热情似火的交流欲望,却没有足够的法语能力,只能一个劲的“oui,oui,oui”.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之外,声乐上的选曲才是最让我抓急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陌生,这边的声乐教学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曲目,在国内被老师管教惯的我们哪有自主选曲的能力啊,都是按部就班的老师发谱子,练谱子,关键就是学习发音技巧,所以我们来到这边之后身边的比利时同学都说中国人的嗓音技巧很棒,但是对作品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那时候我和闺蜜最大的感受就像是外国人学习国内的京剧,你可以模仿的了表皮,但是唱不出来真正opera的精髓,感觉自己就是个amateur,包括那时候行走在比利时的街道,偶尔驻足倾听那些街头艺人的演唱,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也许他们的嗓音不是最棒的,但他们处理作品的能力却是值得学习的。在处处是音乐的花园里闻着艺术散发出的清香实属人生一大幸事,在音乐这么大魔力的吸引下再加上中国的学生本身具备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将全力以赴。

和蒙斯音乐学院的老师合影

把我们带进蒙斯皇家音乐学院的Thierry migliorrini教授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为了让我们准确的做到他对声音的要求,不仅亲自做示范,法语听不懂就用英语,平时还利用休息时间免费给我们开小灶,上课录音,在谱子上做标注,好好的一张谱子被我正反面标注的密密麻麻。下课反复听老师上课的内容,精华部分就用笔记下来作为资料,生怕自己掉队。跟钢琴伴奏合作的不是很和谐,他就主动要求他的助教Annick Carso女士抽时间专门跟我们合伴奏。国外的教授几乎都是为艺术而生,只要你足够努力,院里的老师都会竭尽全力帮你,当时的院长夫人LorettaCllini教授也很热心,当我们知道她曾经是艺术歌曲之母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的学生时,就央求她跟她学习视唱,作品分析,因为我也想抓着留学的机会得到一点大师艺术歌曲上的真传。

就这样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就是找老师恶补自己学习上的缺陷,那时候真的是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一个人劈成三半来加速运转,毫不夸张地说走路听歌剧,回家背谱子,好在最艰难的路上有好闺蜜一起学习陪伴,那时候的苦只有我俩知道,最难的时候就是时间不够用,吃饭怎么解决,火锅了,饿了就下点面,随便叨几口继续各回各屋学习,之后俩人再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批判中有鼓励,鼓励中有干劲,很苦但很快乐,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俩还保持着战友间亲密的关系,半年的时间我们俩是进步最快的,老师终于可以听的出来我们演唱歌剧,清唱剧,艺术歌曲之间的风格转换,也听的清楚唱的是哪国语言了,因为学声乐的最少都要会准确的唱七国语言,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德语,俄语,捷克语,拉丁语等,那晚我记得一个人在50平米的小房间里蜷缩在被子里蒙头大哭,因为这半年的收获实在是太来之不易了,因为自己太想把欧洲最好的声乐教育学到手带回中国,再把这些有用的声乐学科上的空白带回国跟有识之士一起交流,为中国的声乐事业做贡献。

大概过了一年,学习上稍稍适应下来之后,我就跟闺蜜商量出去打工,不能让家里除了支付每年的保证金之外还要再给我们出私人小课的钱。这边的华人留学生几乎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打过餐馆工,我也不例外,因为这是获取经济保障的最快最便捷的一条通道,那时候已经23岁了,我当时打工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自己把跟老师上小课的钱,大师班的钱,听音乐会的钱,买谱子光盘的钱等等这些钱靠自己挣出来,可能我张嘴问父母要,他们还会毫不吝啬的想办法筹出来,学过艺术的都知道,只要钱一投进去不到成功的那一天就是个无底洞,从学音乐起到现在出国留学一般的工薪阶层的家庭是供不起的,但是我父母做到了,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只要孩子争气甘愿无私的付出所有,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不能再让父母继续为我牺牲,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主动承担起责任。

后来就跟闺蜜一起在骜池网上投求职简历,当晚就接到了一家jurbise中餐馆的电话,让去试工,那时候对陌生人的警惕性特别强,我当时要求必须姐妹俩一起去面试,后来面试成功后,一个做跑堂一个做酒吧,闺蜜跟我说估计她把这辈子的杯子都洗了,我也说,估计我把这辈子的盘子都端完了,没有经验只能用蛮劲,所以大半夜我俩被老板送回家时感觉浑身被上了刑一样的肿痛。那时候才真正的懂得了这边好多打餐馆工的华人们生活的不易,也瞬间对他们的勇气和自立油然升起一股肃然起敬之情,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无论你在国内多么光鲜亮丽,来到国外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打拼,(当然那些本身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除外)。

参加波兰夏季音乐节

有了业余学习的经济保障后,就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参加比利时,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国的大师班,音乐会和比赛,为了让自己接触到真正的歌剧,一有机会就去布鲁塞尔最好的la monnaie 歌剧院聆听最棒的歌剧.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Anna Jeremus教授的邀请下参加波兰kutno举办的夏季音乐会,为期两周的和各个国家学生的交流学习,让我又更加深了对各国音乐文化的认知,有次在音乐会当中我演唱了一首《长江之歌》,最后一个“啊”还没唱完,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主持人也很配合,邀请我又返场唱了一遍,那一刻下台之后我抱着我的安娜教授幸福的哭了,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音乐没有国界,只要是美的旋律都将受到大家的欢迎,也因为在异国他乡演唱自己的中国歌感到特别自豪。所以对音乐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还有一次是代表比利时赛区参加欧洲凤凰杯华人歌手大赛,也是在这次让我有幸结识了比利时皇家歌剧院La Monnaie的终身歌唱家李静娴老师,并且由她亲自指导我在中国歌上的咬字吐字,如何完美演绎作品,可能很多艺术专业外的人士不知道李老师的含金量,但是只要一提到西游记里的其中一首插曲《青青菩提树》,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那首插曲就是李老师原唱的,并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研究生中她是以grand distinctions(所有评委给出全满分)的最好成绩毕业的,La Monnaie皇家歌剧院应聘她时直接签订终身歌唱家合同,不仅如此,李老师的爱人王大勇教练也是为中比乒乓球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面对如此多光环的李老师亲自授课,我是何等的荣幸,几节课下来,不仅掌握了字头,字腹,字尾的灵活运用,更学会了对音乐作品的准确处理。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她默默的对我指导付出,对学费只字未提,因为上小课收学费对我们这行来说很正常,但是每次我只要一提钱她就跟我急,她说,我那时候来这边留学不容易,看到你这么努力就想帮助你,让你在比利时的学习生活能顺畅点。求学路上,帮助过我的华人很多,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位和蔼可亲的李静娴老师,她才是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因为在她的影响下,我懂得了艺术是一辈子学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用最美的音符去感染他人,用虔诚的心在音乐中修行。临行比赛前,她特意把她的“战袍”送给我,让我带着爱去演唱,终于比赛结果皆大欢喜,也得到了来自各个国家评委们的高度好评。

米兰参加比赛(身披李老师“战袍”)

那时候为了更多的接触国内没有的学科,除了学校开设的室内乐,重唱课之外,为了锻炼自己就和闺蜜还有几个学乐器的比利时学生,钢琴系的luca和大提琴系的marc组了一个小团体有机会就找地方演出,包括当地的餐馆和酒吧,就这样马不停蹄的筹划着,实战着,就想在毕业之前尽可能多的把自己的声乐造诣充盈起来,更多的接触比利时当地人以及他们的文化。回国后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取真经回来的。终于,在2013的毕业音乐会当中为时45分钟的意大利,法国,德国艺术歌曲,清唱剧,歌剧综合演唱的考评中,拿到了我们那届研究生第一名的好成绩,最后压轴我选的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贾尼斯基基中的歌剧片段“我亲爱的爸爸”,唱着唱着就哭了,想起了爸爸在我的艺术道路上一开始的反对到现在对我的鼎力支持,本想着毕业音乐会让爸妈过来祝贺我毕业,可是他们考虑到机票的“昂贵”愣是没有到现场,如果他们没有让我学艺术,如果他们没有供我出国,有多少张机票是他们买不起的呢?再好的成绩没有跟爸妈现场分享也是一大遗憾,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电话给他们报报喜。不仅声乐成绩优异,当时毕业论文答辩也是我们那届的最高分17分,满分20分。主考官是我们音乐学院的副院长,我清晰的记得论文答辩快结束时,他说能否来段你们中国式传统唱法,当即我就唱了一段河南豫剧“穆桂英挂帅”,声情并茂的演唱让院长很是喜欢,那时候,传播中国文化的种子就已经在我心里开始生根发芽‥‥

婚姻生活篇

留学三年一鼓作气本想着好好在比利时取取艺术经,回去报答父母,为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声乐事业出份力,可是就在上学期间偏偏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公,改变了我之前所有的计划,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能让我舍掉一切留在这边从头开始呢?也许会有人觉得不回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太可惜,我也这么想过,但是再想想,对爱情太过挑剔的我遇到一个心仪的人很难得。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在我对幸福的定义中,他正好都符合,我也正好是他要找的那一个,也许这就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他是一个很贴心的人,每次音乐会都会事无巨细的跑前跑后,每次比赛他都会鼓励我重在参与,只要我喜欢的他都可以陪我去做,不止这些,只要是跟朋友聚会,他总会悄无声息的把账单提前结掉,把我的朋友像他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他是一个普通男人,但时常可以给我不普通的惊喜,也许正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平凡也最珍贵。因为他很多为人处事的方式也让我改变了对西方男人AA制,自私小气的偏见。最令我感动的是去年九月份回国举办中国式婚礼,因为每人身上带的现金数额有规定,所以他提前从比利时银行给我爸妈寄回去了要筹办婚礼的钱,并且在电话里让我给父母翻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办一场我父母认为体面的婚事。婚事当天举办的很成功,他的对老人的种种孝顺行为也得到了家里长辈们的认可,宴席结束那晚我偷偷地告诉老公,等回家后单独给我爸妈磕头行大礼,感谢他们对我的养育之恩,也感谢他们同意把我嫁给你,老公说入乡随俗是应该的,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学。再后来的几天里,我故意给了爸爸和他独处的时间,虽然知道交流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但是后面爸爸的讲述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大约4个小时的独处时间爸爸带他去吃了我们当地各种特色小吃,晚上回家后开了瓶白酒配点凉菜各种比划着试图读懂对方,可能是爸爸的关爱打动了他,他直接扑通一下给我爸跪地上不停地说谢谢,后来爸爸把这个事情告诉我之后让我觉得好笑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老外的思维就是这么简单真实,就是因为他觉得对爸爸的敬意只有用磕头才能表达出他的心意。后来我才认真的告诉他,在中国,磕头是最大的礼节,只有跪天地,跪父母。也是在家里接触的短短几天里,虽然没有语言上的交流,但是他的勤快和孝顺让我爸妈终于明白和接受了我的选择,爸妈有再多的不舍,只要有女婿百般的呵护,女儿自己觉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爱永远是这么伟大,走到今天觉得欠他们的实在太多,现在一直在流行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但是对于我来讲,我们的父母才是最需要被富养的!!

婚礼上接受比利时最老市长的祝福

我们和李老师夫妇

凡是跟老公接触过的我身边的朋友,都说要让我好好珍惜这份感情和这个男人,因为比利时像这样的老外不多,依稀记得在比利时结婚的那个下午,我们的证婚人是比利时最老的一位市长Joseph Houssa.当他见到我们的那一刻,紧握着我们俩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是他见过的最般配的一对夫妻,之后在宣讲婚姻的重要性当中,我和老公都注意到了他说的这么一段话,婚姻就像马拉松,爱情只是把你们带到了起点,严酷的中途跑几乎可以摧毁一切,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耐力一起跑到最后。那天的气氛感人又温馨,除了得到了市长像爷爷一样的的真诚祝福外,还要特别感谢李静娴老师和王大勇教练在百忙之中从布鲁塞尔专门赶过来参加我的婚礼,那一刻我觉得李静娴老师就是我生命当中的贵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让我这一个孤零零的小女孩在比利时感觉是有亲人的。当然还有在比利时一直关心着我的雪莲姐,刘青姐,她们也都像亲人一样伴我左右,知我冷暖,有他们这些娘家人陪在身边作我的坚强后盾,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过好在比利时的生活呢?

工作篇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这边的爱情就等于放弃了国内的也许会发展得很好的事业,也许本身那颗生命在于折腾的心就从未停息过,想换个环境继续挑战自己在音乐生活道路上的极限。既然选择了,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但是现实又太残酷,尤其是我们学艺术的一毕业就等于失业,在异国找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谈何容易,相信每个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同胞们都有过刚开始那种对陌生环境无法驾驭的无力感,但是音乐不仅带给了我快乐,更给了我与生活抗争的顽强性格。没有工作就自己创业,在老公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声乐工作室,每周有了几位学生来上私人课,生活也开始变得充实了起来,尤其是当有些比利时的孩子愿意跟我学习中文歌的时候,他们认真学习发音的样子真的让我在比利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后来学生当中的几个比利时孩子又额外让我教他们中文。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教学理念,“在中文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受中文”,两者的有机融合既使孩子们愉悦的享受了上课的过程,并行之有效的用音乐的旋律深刻的记忆住了要学的中文。除此之外,我还和孩子们一起做中国的特色美食,和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交流中文,这些种种方法在许多孩子身上运用后效果显著,我将会在这条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我就是这样善于从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一个人,身边很多朋友都叫我“小太阳”,因为生活没办法改变,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我和先生共同创建公司:“centre autidif scholliers”

老公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的人,结婚不久就跟我探讨了他多年想实现的创业想法,就是开一家听力检测、助听器配备中心,这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创业,因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借助助听器来实现听力。关键是我们的技术工程师也是老公的妹妹sandrine,当时以全校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法语区仅有的一所听力专业学校Marie Haps,后来又在法国,德国工作多年,至此她的工作年限已有16年之久,有了妹妹这员大将的助力,开公司势在必行。之后我们大概用了半年的筹备时间在spa成立了一家以老公名字命名的公司“centre autidif scholliers”,在短短的时间内,因为我们精准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当地很多听力上有问题的患者,其中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华人圈为我们自己的公司打广告做宣传,为语言不好的华人朋友做翻译,直到今年公司已经运营了将近两个年头,也正在稳步上升。创业初期大家都知道压力很大,尤其是当我们把全部积蓄都投到里面还未收回成本之前是最艰难的,每天看着老公为公司忙前忙后,还要操心家里的一堆事情,真的很想替老公分担一些,可每次说要出去找工作,他都说不需要,做你自己喜欢的音乐事业就好,养家是男人的事情,可越是这样,我这种自强自立的性格就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公轻松一点,很快就倔强地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在布鲁塞尔尿童旁边的巧克力店做销售的工作,虽然跟专业不对口,但只要一想到有一份长期合同的全税工做保障在比利时开始自己的奋斗历程才是最现实也是最踏实的。

春节巡游在大广场演唱“爱我中华”

与此同时,来到布鲁塞尔之后,幸运之神便降临到了我的身边,在李静娴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了青田同乡会的会长傅伯弟先生,因为他对李老师的信任,直接启用我担当青田同乡会第十届换届就职典礼的文艺晚会总导演,一周的筹备策划加上演员们的用心表演,整场晚会得到了傅伯弟会长及其它兄弟协会的高度赞赏,之后紧接着新会长杨少军先生上任,承办了北京水立方杯青少年歌手大赛,邀请我做现场策划以及选手导师,整场比赛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着,最后选出的两名选手将代表比利时赛区去参加北京的总决赛,我也作为她们的指导老师继续进行后续的声乐指导。无巧不成书,在对第二名选手刘晨娴进行训练的第一天,我有幸结实了比利时中餐业国际联合会的会长杨丐镜先生,因为刘晨娴就是杨会长的大千金。之后在他的帮助下,开始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一次合作是在列日省与福建省建立友好合作关系3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我和旗袍会的姐妹们身穿旗袍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小房子里认真的向过往的游客展示着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在很多客人前来品尝的同时献上了中国的民歌和戏曲,吸引了好多游客驻足倾听,也是从游客对我赞赏的眼神当中,让我第一次坚定了我要在比利时作为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的信心,用我的声音,更用我的行动。

有了第一次的合作,杨会长对我也越来越信任,在会里的第二届换届晚会上主动邀请我担当整场晚会的导演和主持人,其中对我来说挑战最大的是中法双语主持,因为当晚会有比利时的养老部部长,列日省省长,使馆陈栋公参等重要领导出席,所以压力山大,但是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不行呢?在一周的几个通宵的中文编稿后,通过会长的审批后接下来就是全法翻译了,在此要感谢会里的秘书长霍立女士对我稿件修改上的帮助,也要感谢老公对我发音上的细心纠正,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杨会长也授予了我“组织联络部副主席”的荣誉称号。中间有个让我心惊肉跳的小插曲顺便提一下,在文艺晚会的演出中间,列日省的新闻专员要临时报道一个好消息给大家,需要我这个主持上台帮他做翻译,因为自己毕竟不是翻译出生,又是临时播报,难免有些紧张,但是当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之后的顺利翻译让我当时心里由衷的感激我的老公平时逼着我看新闻,听radio.用到的时候才知道机会永远垂涎有准备的人,我将继续在法语和艺术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受邀在中国驻比使馆春节招待会上献唱并和曲星大使合影

因为参加的活动比较多,关注我的人慢慢的也多了起来,前不久在欧洲中国传统文化协会钟植会长的推荐下参加了比荷卢江苏商会和中国茅台集团举办的春节团拜及茅台比利时品鉴活动,本来以为会有很多演员助阵,到了会场才知道只有我一个演员,如果只是唱歌现场会不会太尴尬,所以当时就有了现场互动的想法,要运用我的歌声尽量让大家度过一个轻松而又美好的夜晚,在我的精心设计下,第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赢得了满堂彩,主持人为了迎合现场气氛又邀请我演唱了一首“兵哥哥”,晚会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演唱完“我和我的祖国”时,陈栋公参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李敏,你的歌声真的让我很感动,尤其是你选的这首歌是最能触动我们这些外交官们的内心深处,以后如果使馆有活动了,也希望你能来参加。这是对我一次多么大的肯定,也让我在这条为华人演唱,传递中国民族文化的道路上增加了更大的信心。剧情仍在继续,没过几天,就收到了使馆领事部邹瑜主任20号的使馆新春招待会的邀请,并点名演唱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当踏入使馆大门,看着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上空的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润了,心情五味陈杂,就像好几年没回国突然一天回到母亲怀抱的那种思念和依恋之情无法自拔。那晚,我真正的明白了这首歌的含义,“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相信这首歌不仅唱出了我的心声,也牵动着我们每一位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同样,在春节巡游的那一天,当会里的兄弟姐妹神采奕奕组成的56个民族服装方阵展现在黄金大广场的时候,当我高歌“爱我中华”的时候,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对我们伸出的大拇指和各大媒体争相对春节巡游进行的报道,我由衷的感谢音乐带给我欢乐的同时更赋予了我一份神圣的使命感,感谢祖国的日益强大,让我这条中比文化的小纽带可以有机会发挥余热。

鲁汶春晚演唱”花木兰“

除了各大商会和使馆的演出外,布鲁日孔子学院的春晚,acpb专业人士协会的中秋晚会,和鲁汶学联连续几年的春晚上也都能看到我演出的身影,尤其是今年的春晚,为了挑战自己,也为了更好的把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展示给当地的比利时人,我特意选择了自己的家乡戏河南豫剧花木兰当中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为了更好的呈现演出效果,托人从中国带回来了一套将军戏服,还专门找了我的师姐王宁规范了我的舞蹈动作,因为是处女秀,格外紧张,生怕忘记动作,还好,一上台的亮相就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晚会结束后acpb专业人士协会的贺卫东主席说,李敏,没想到你不仅美声唱的好,戏曲唱的也这么棒,当时鲁汶学联的盖玉柱副主席也调侃以后你可以两条大腿走路了。

我每天的生活日常就是演出,在家私人授课,帮助老公的生意,上班,这样一算扮演了四种角色,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拼这么累,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不能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但是我认为年轻就是要奋斗要拼搏,趁还能折腾得起,就不要让自己在最好的年龄虚度光阴,现在不是流行那么一句话吗?努力让自己的能力对得起自己的野心。因为越努力机会就越多,说不定哪天就成功了呢,谁知道呢?

总结篇

好久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章了,也是第一次受到《华人故事》专栏的邀请,真的是诚惶诚恐,因为比利时华人圈里是藏龙卧虎之地,比我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胜枚数,我只是华人圈里最普通的那一个,既然给了我这个平台,就作为一名正在打拼路上的留学生代表聊一下经历,吐一下心声,让大家认识一下在比利时还有一群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在为梦想奋斗着,因为我想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中比文化交流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想通过我的不懈努力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带他们潇洒的周游世界,就这样不卑不亢,不怕苦不怕累的折腾着,就这样在异国他乡不易的生活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相信在比利时有着许多跟我一样有着同样目标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吧!(图文均由受访者提供)

华人*故事是一版访谈栏目,每月4期。我们会关注华人身边事,展示普通人的视角和观点,同时也会对华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和人物加以分析和报道。在这里我们欢迎华人朋友提供新闻线索,提出你们关心的选题。
联系信箱:info@yvchina.com

本文原载于维他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