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跟上中国发展的速度”——多家在京外企布局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比泽尔制冷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灰白色的生产车间内,巨大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对压缩机产品进行加工和装配。经过质检后,一辆辆叉车将包装好的压缩机运往仓库发货。这里每天都有上千台压缩机发往全国各地。

压缩机是制冷或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作为一家从事压缩机生产研发的企业,比泽尔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冷链物流、冷库超市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对压缩机产品需求量持续增大。2021年,这家德国企业在华销售额达1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断增长的业绩,让这家外资企业持续扩大在华投资。2020年起,比泽尔已经在中国进行了五次增资,最新的一笔投资达到3亿元人民币,将陆续投入到研发项目部建设、生产线扩增、智慧工厂建造。

近日,记者在京走访多家外企发现,中国市场强大的活力和绿色低碳等发展理念,正吸引他们纷纷布局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中国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比泽尔大中华区副总裁、执行董事冯飚“嗅”到先机。“我们研发的二氧化碳压缩机能减少温室效应,希望能紧跟中国步伐,将新技术产品投入中国市场。”他说,4月公司还将新建一个近5000平方米的研发项目部,全力推动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应用。

步入2023年,中国多项经济指标拉出“上扬曲线”: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2.6%,创2012年5月以来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让外资企业发展更安心、信心更坚定。

作为德国奔驰在全球最大、最全面的乘用车基地,北京奔驰2022年的产量超过60万辆,实现了连续十余年的增长,目前正在朝着累计产量500万辆的目标进发。

在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奔驰工厂,总投资超18亿元的纯电动车型升级改造项目在今年1月正式开工,启动设备购置和现有生产线改造工作。

北京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铭博期待着产业的强劲复苏,“中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迅速,推动着产品不断完善、技术发展持续优化。2023年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政策层面,从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加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到同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中国政府推出各种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加放心地投资中国市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这更是为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至2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近日表示,将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组织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局长姜学东介绍,针对稳外贸稳外资,税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便利化举措,其中包括境外投资者将分配的利润直接投资,可以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

“仅仅‘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这一项政策,就为比泽尔腾挪出420万元的资金空间。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巨大诚意,这是我们持续增资的因素之一。”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9年的比泽尔亚太区副总裁、比泽尔中国执行董事麦斯特说。

谈及奔驰的未来发展,方铭博认为“有困难更有乐趣和信心”。“我们相信中国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会持续取得成功,企业希望在和竞争对手的比拼中共同推动汽车行业发展。”

(记者李德欣、郭宇靖、吕秋平、吉宁)


2022年8月16日,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驶过。(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